拔牙后疼痛。

牙齿可谓是我们是紧要的身体一部分,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是牙齿除切咬、咀嚼外的其它重要功能。牙齿如果坏掉了,健康长寿的期望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一定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爱牙与护牙。为此小编特意整理了“拔牙后并发颌面间隙感染50例临床观察”,欢迎阅读,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拔牙后并发颌面部多个间隙感染时有发生,由于龋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均为临床常见病,故牙源性感染途经是颌面间隙感染的主要来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于2003年7月以来因拔牙引起的颌面间隙感染50例。年龄19~50岁,平均32岁,病程2~6周,其中智齿冠周炎28例,眶下间隙感染4例,咬肌间隙感染6例,翼下颌间隙感染5例,颊间隙感染7例。

1.2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患侧拔牙区胀痛不适,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病情继续发展局部呈自发性跳痛,出现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口腔不洁,出现口臭、肿胀、牙龈袋处溢脓,颌面部脓肿形成,皮肤红肿,触痛明显。

1.3 治疗方法

采用全身抗炎治疗,脓肿切开引流,脓肿冲洗,拔牙创刮治术,瘘道刮治术。

2 结果

治愈46例,颌面间隙感染症状消失,4例患者伴有面颊瘘,需择期切除瘘道,刮尽肉芽,缝合面部皮肤瘘口。

3 讨论

拔牙合并颌面间隙感染,主要是由于局部消毒不严格,机体抵抗力下降,或急性炎症期拔牙造成的,拔牙前后未能及时给予大量抗生素控制炎症,以致炎症扩散颌面部各间隙。治疗方面要从全身治疗及局部治疗两方面进行,全身治疗:给予大量抗菌素,必要时输血,补液对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常用的有人工冬眠、激素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治疗,局部治疗冲洗;清除龈袋内坏死组织脓液,局部冷敷,脓肿形成后应早期切开引流,可根据间隙感染的特点,行口内、口外切口。切开前应行穿刺抽吸,反复穿刺虽未见脓液,也应早期切开可达到排脓减压作用。切开引流时应注意面部主要的血管神经,避免损伤。

小编推荐

拔牙后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拔牙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1例和109例拔牙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拔牙后出血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160例患者经处理后痊愈157例,3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转入内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把握拔牙禁忌证,术中严格正规操作,术后认真宣教,即可避免拔牙后出血。同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口腔门诊患者51例,非本院拔牙109例。拔牙创口内出血,其凝血块多位于拔牙创口正上方,多呈半球形,去除血凝块后,可见牙槽窝内缓慢渗血,有时牙龈和牙槽窝内都有渗血。牙龈出血,血凝块多位于牙龈撕裂处,去除干净后,多见损伤部位有明显的渗血点。男74例,女86例;年龄5~71岁;上颌59例,下颌101例;前牙37例,后牙123例。

出血原因:牙龈损伤49例,炎症时期37例,牙槽骨骨折23例,牙槽窝血管损伤17例,肉芽及异物11例,高血压10例,血液病6例,慢性炎症5例,经期2例,慢性肝病3例,拔牙前正接受抗凝药物治疗5例,其他2例。

出血部位:160例中,第3磨牙48例,第1磨牙43例,第2磨牙32例,前磨牙24例,前牙13例;上颌牙71例,下颌牙89例。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

方法:安慰患者,使其克服恐惧心理,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明确导致出血的原因。拔牙创口残留肉芽组织者在麻醉下彻底搔刮牙槽窝,将残留的肉芽组织清除干净,然后用明胶海绵填塞牙槽窝压迫止血;牙龈撕裂者严密缝合撕裂处,使撕裂的牙龈附着于骨壁,再压迫止血,对撕裂处不能缝合者,可用浸有1:1000肾上腺素的纱布局部压迫30分钟;牙槽骨骨折的患者将折断的骨折片进行复位后,再缝合压迫止血;高血压、血液病患者除进行必要的局部处理外,还应针对原因进行专科治疗。对于出血时间较长,出血较多的,可采取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输液或输血等措施。

结 果
160例患者经处理后痊愈157例,3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转入内科治疗,痊愈出院。

讨 论
引起拔牙后出血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性因素包括牙龈损伤、牙槽损伤、局部炎症。全身因素引起的拔牙后出血较少,包括高血压、慢性肝病、月经期及血液病,从本资料可看出,拔牙后出血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引起。拔牙术后出血,以牙龈出血多见。牙龈损伤撕裂是使用牙挺、牙钳不当,或牙龈分离不彻底,造成拔牙时牙龈撕裂而引起出血。手术粗暴、用力过猛可导致牙槽骨的损伤错位,术后没有复位,可引起牙槽及牙龈渗血;炎症时期牙槽窝内充满炎性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水肿。质地变脆,影响功能,使拔牙后创面长时间出血不止。全身性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拔牙后紧张引起血压波动,慢性肝病导致凝血因子缺少,月经期血管代偿性扩张,血小板减少和血友病等血液病患者,都可引起拔牙后出血。出血与牙位的关系,我们观察,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其原因可能因前牙拔除较易,损伤小。后牙特别是阻生智齿相对复杂,损伤较大。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稍有出血就不停地吐口水,且有吸吮动作而造成拔牙后出血[1]。

要预防拔牙后的出血,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当前身体情况,严格掌握拔牙适应证,对一些属于拔牙禁忌症,但又确实需要拔牙的患者应慎重考虑后决定。还应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医生的的操作要规范,要正确使用牙钳、牙挺,动作不宜粗暴。出血后医生要冷静沉着,安慰患者,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拔牙后出血大多是局部因素即术中操作不当所造成,医生严格把握拔牙禁忌证,术中严格正规操作,术后认真宣教,即可避免拔牙后出血。对老年有全身疾病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如高血压,术前一定要采取降压措施,待血压平稳或接近正常时再拔牙,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同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文国.拔牙后出血186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55.

关于颞下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位于颅中窝底。前界为上颌结节及上颌颧突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界为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外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界是翼外肌下缘平面,并与翼下颌间隙分界。该间隙中的脂肪组织、上颌动静脉、翼静脉丛及三叉神经上、下颌支的分支分别与颞、翼下颌、咽旁、颊、翼腭等间隙相通;还可借眶下裂、卵圆孔和棘孔分别与眶内、颅内通连。

1.感染来源 可从相邻间隙,如翼下颌间隙等感染扩散而来;也可因上颌结节、卵圆孔、圆孔阻滞麻醉时带入感染;或由上颌磨牙的根尖周感染或拔牙后感染引起。

2.临床特点 颞下间隙位置深在、隐蔽,故感染发生时外观表现常不明显,仔细检查可发现颧弓上、下及下颌支后方微肿,有深压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但颞下间隙感染时常存在相邻间隙的感染,因此可伴有颞部、腮腺咬肌区、颊部和口内上颌结节区的肿胀,以及出现该合并间隙感染的相应症状。临床表现有同侧眼球突出、眼球运动障碍、眼睑水肿、头痛和恶心等症状时,应警惕海绵窦静脉炎的可能性。

3.治疗 应积极应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若症状缓解不明显,经口内(上颌结节外侧)或口外(颧弓与乙状切迹之间)途径穿刺有脓时,应及时切开引流。

切开引流途径可由口内或口外进行。口内在上颌结节外侧口前庭黏膜转折处切开,以血管钳沿下颌升支喙突内侧向后上分离至脓腔。口外切开多用沿下颌角下作弧形切口,切断颈阔肌后,通过下颌升支后缘与翼内肌之间进入脓腔。若伴有相邻间隙感染,原则上应与相应间隙贯通,一并引流。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拔牙70例临床观察


2008年10月~2009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只患高血压者46例,只患糖尿病者18例,同时患两种疾病者6例。

方法:麻醉剂为1%~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70位患者共拔牙126颗,其中残根47颗,残冠39颗,松动牙30颗。术前对高血压患者在服降压药的同时进行血压追踪监测2~3天,血压控制在BP 150/90mmHg左右;糖尿病患者服降糖药,空腹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为预防术后感染,口服抗生素。术中作者根据牙位的不同均采用阻滞麻醉、浸润麻醉加牙周膜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在无痛的情况下,用牙挺或牙钳拔除患牙,并用明胶海绵碘伏填塞拔牙创。对于创口较大的拔牙创则予以缝合止血。术后均予以口服抗生素。

结 果

70例患者术后5天复诊检查可见拔牙创愈合良好,无明显红肿,患者自诉拔牙术后1~2天疼痛消失。

讨 论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日趋老龄化,老年口腔医学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年患者除常因自己的生理状况的限制而无法拔牙外,还常因大部分老年人均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以及其他系统疾病,在拔牙术中术后可能出现各种并发症。对于老年人,血压较高在拔牙后容易出血,而且有发生脑溢血危险的可能;即使拔牙术前已经服药稳定血压,但是在拔牙术中由于大多患者心情紧张,拔牙创伤等可能造成头晕、血压不稳定。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力差,而且常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拔牙可能导致出血不止,发生伤口感染,而感染又会加重糖尿病。若感染加重或扩散,甚至引起败血症,加重并发症,导致病情恶化。这系列问题应当引起口腔医生的高度重视。目前,很多医生都畏惧为这类患者拔牙。笔者所收集的老年患者均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从结果来看,患者拔牙术后均正常愈合,情况良好。笔者认为在以上观察病例的经验中有以下方法有其优越性。

70例患者中,笔者均采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该麻药局麻作用较奴弗卡因强,其维持时间较长,并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是目前口腔科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物。同时它还有迅速而安全的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因此,它不会引起血压的明显变化,并且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术中可消除患者的恐惧与不安,这样可避免因疼痛而引起的血压波动[1]。

笔者根据牙位的不同采用阻滞麻醉、浸润麻醉加牙周膜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牙周膜注射法又称牙周韧带内注射法,笔者用皮试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入牙周膜,深度约0.5cm,分别注射0.2ml麻醉药,既可麻醉牙及牙周组织。笔者通常在浸润麻醉后使用,这样可避免牙周注射时的剧烈疼痛,造成的麻醉意外。而且能产生很好的镇痛效果。在无痛的情况下,用牙挺或牙钳拔除患牙,并用明胶海绵填塞拔牙创,棉卷压迫拔牙创20分钟,经检查无出血即可。术后均予以口服抗生素。

术中术后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术前进行血糖、血压观察,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高血压患者术前口服降压药,这样即使血压没有控制在正常范围,术中术后也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糖尿病患者术前服用降糖药和抗生素,预防感染效果较好。由于老年人新陈代谢缓慢,伤口愈合的比较慢,抗感染能力也较差,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笔者在术后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用明胶海绵碘伏填塞拔牙创、口服抗生素的处理,这样止血效果明显,并预防感染。对于创口较大的拔牙创则予以缝合止血。以上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对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拔牙所积累的一些成功经验。谨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20.

如何预防拔牙后感染


如何预防拔牙后感染

无论是什么手术,我们最需要小心的就是术后的恢复,而在术后的恢复中,保证伤口不被感染更是重中之重。虽然,拔牙是一项很小的手术,但是预防拔牙后的感染却是我们必须重视的事情。要如何来预防拔牙后感染呢?

1、患者在拔牙后的1~2天内,唾液中会带有少量血丝,不要用舌头去舔伤口,也不要吮吸伤口或用手指,牙签等去触及伤口。

2、漱口药要在拔牙后的第二天才开始使用,因为过早漱口刷牙,可能刷掉伤口内的血块,引起出血,拔牙当天,应注意适当休息,不要做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拔牙后如果吐出的是血块,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治疗。

3、拔牙后应咬紧放在伤口上的纱布棉球,30分钟左右才吐去。纱布棉球主要是起止血和促使伤口内的血块凝结的作用。伤口内血块尚末凝结过早的吐去纱球,会造成伤口出血,但也不应将纱球咬得过久,以免增加感染的机会。

4、拔牙后,应吃一些软食,不要吃太硬或者太烫的食物,也不要吸烟饮酒。在拔牙当天,尽量不要漱口刷牙。有时医生为了防止拔牙后感染,会给拔牙患者开漱口药。

我们知道,手术成功并不代表万事大吉,一定要有良好的恢复才算是大功告成。而在拔牙的过程中,除了顺利的拔牙,不引发并发症以外,不感染,顺利的装上假牙才是我们最关心的。所以拔牙后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

拔牙后的并发症


拔牙后的并发症

1、拔牙术后智齿出血情况

人们通常拔牙后口腔内都会发生出血的现象,而这种情况只是牙龈不在而造成的现象。同时也是口腔内的牙周出现的伤口造成的。

但一般情况下拔牙后医生操作得当就会即刻停止出血的,但要是在拔牙后出现了继发性这时就需要立即止血,这就是其他因素导致的现象。

2、拔牙后面颊部出血肿胀、干槽症的情况

人们在拔牙后就会发生自身的面颊部出现了肿胀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口腔内下颌阻生智齿在进行拔除后,所造成感染现象。

并且还会导致人们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的情况发生,同时还会造成局部红肿、牙痛的情况发生。

上颌骨鳞形细胞癌误诊为拔牙创感染1例


上颌骨鳞形细胞癌误诊为拔牙创感染1例

[关键词] 鳞形细胞癌;上颌骨;感染;误诊

我科收治1例上颌骨鳞形细胞癌被误诊为拔牙创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48岁。1个月前左上后牙持续疼痛半月到诊所就诊,给予拔除左上6,术后伤口疼痛,在外院以拔牙创感染给予抗炎治疗无好转,即到我院就诊。检查面部基本对称,左眶下区压痛,张口轻度受限,左上567缺失,拔牙创内黏膜糜烂、红肿、颊腭侧骨质吸收呈弹坑状,未见明显的死骨碎片,探之易出血,创缘四周及底均未能探及骨组织,左上8Ⅲ度松动,Cr显示左上567处骨质欠连续,上颌窦底壁密度变大,病变中心CT值为40,初步诊断为上颌骨肿瘤,收入院并给予切取组织活检。病理报告显示为左上颌骨高分化鳞癌,行上颌骨次全切除+腹部皮瓣移植术,术中取病变组织再次活检,结果同前,术后Ⅰ期愈合,出院予以放疗,门诊随访半年,无复发。

对于拔牙创经久不愈,给予抗炎治疗无好转,甚至加重的病例,应考虑有恶性肿瘤的可能。影像学检查对诊断上颌骨肿瘤有重要参考价值。在不能明确诊断的情况下,考虑取病变组织活检,以明确诊断。

拔牙后细菌感染心脏险要命


拔牙后细菌感染心脏险要命

82岁的朱依伯是名老军人,身体倍儿棒。近半年,他却反复发烧,多次进出医院。直到最近,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生才找到他的病根。原来,半年前,朱依伯拔了一颗牙,细菌随着血液,流至心脏,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因拔牙患重病的人不少。去年,29岁的南京医生高苏麟因牙疼引发败血症,不幸离世。福建协和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吴锡阶说,临床上,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人70%有拔牙病史,极易漏诊、误诊。近半个月,他们已收治3个类似的病人。

依伯高烧半年 竟是拔牙惹祸

13日,朱依伯还在住院。他说,他是龙岩人,平时身强体壮。半年前,他突然病倒,反复高烧。最高时,体温飙升到39℃多。时间一长,他瘦了10多斤,还感觉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医生曾经推断是结核病、淋巴瘤、败血症,各种治疗,折腾了半年,却不见好。

3月22日,他来到福建协和医院。接诊时,该院心外科主任吴锡阶一再追问。朱依伯才想起,半年前,他因为龋齿牙痛,在当地医院拔了一颗牙。医生叮嘱他吃抗生素消炎。但他仗着身体好,没有吃药。几天后,他就开始反复发烧。

综合多项检查,吴锡阶主任推断,依伯得了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内的“二尖瓣”被细菌吞噬了。3月27日,吴锡阶主任花了两个多小时,成功为朱依伯做了手术。

医生提醒:拔牙有风险和禁忌 甚至危及生命

为什么拔牙会演变成严重的心内膜炎?吴主任解释,口腔中有许多细菌。拔牙后,伤口处的细菌会趁机侵入血液。大部分细菌经免疫系统排出体外,但少数细菌随着血液流到已有损害的心脏瓣膜,导致感染性心内膜炎。

对于拔牙,多数人惧怕的只是疼痛,很少有人知道,拔牙还存在不少风险。

福建省立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林毅说,拔牙是一种有创操作,口腔中的细菌数百种。拔牙时,恰巧患者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就极有可能顺着伤口乘虚而入,可能引发菌血症,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还有些拔除的牙齿,不慎掉入下颌间隙,也可能危及生命。

他还提醒,孕妇,肿瘤患者,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艾滋病、肾病患者,正接受放化疗等人群,拔牙前要如实告知医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风险。

拔牙后反应和并发症


拔牙后反应和并发症

(一)拔牙后反应性疼痛

一般拔牙术后,常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通常可不使用止痛剂。创伤较大的拔牙术后,特别是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后,常出现疼痛,术后应常规使用镇痛剂。

*主要与干槽症鉴别:

反应性疼痛:当日即出现,拔牙创多正常,即使拔牙创空虚也无腐臭,疼痛不严重,3-5d内消失。

干槽症:3-5d后剧烈放射痛,拔牙创有腐臭,如不加处理,疼痛可持续达10余日。

预防:尽量减小手术创伤,保护拔牙创内血凝块,予适当的镇痛剂可预防或降低疼痛程度。

(二)术后肿胀反应

多在创伤大时,特别是翻瓣术后出现。与翻瓣时的创伤、瓣的切口过低或缝合过紧有关。

肿胀开始于术后12-24h,3-5d内逐渐消退。肿胀松软而有弹性,手指可捏起皮肤。

预防:黏骨膜瓣的切口尽量不要越过移行沟底;切口不要缝合过紧,以利渗出物排出;术后冷敷、加压包扎;也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与麻药混合后术区局部注射。

(三)术后开口困难

单纯反应性开口困难主要是由于拔除下颌阻生牙时颞肌深部肌腱下段和翼内肌前部受创伤及创伤性炎症激惹,产生放射性肌痉挛造成的。

明显的开口受限可用热含漱或理疗帮助恢复。

(四)拔牙后出血

原发性:拔牙后当日,取出压迫棉卷后,牙槽窝出血未止仍有活动性出血。

继发性:拔牙出血当时已停止,以后因创口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

检查:全身状况、局部情况。进一步检查必须在麻醉下进行,去除表面血块,仔细查找出血部位,判断出血原因。

处理:(1)先向病人解释安慰,稳定情绪;

(2)对有全身出血背景者,在积极处理局部的同时,必须结合全身处理,必要时可输液、输血

(3)残余肉芽组织、软组织撕裂等原因引起出血者,可采用搔刮、缝合的方法解除。

(4)对广泛的渗血,可在拔牙窝内置入碘仿海绵、止血纱条,加水平褥式缝合两侧牙龈,结合棉卷压迫止血;

(5)如出血未止,且明确来自牙槽内者可用长碘仿纱条来自牙槽窝底紧密填塞。

*拔牙后出血患者处理后,应观察30min以上,确认无出血后方可离开。

如血液流入邻近组织间隙中可形成瘀斑或血肿,一般可不作特殊处理,较大血肿应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理疗可促进其吸收。

(五)拔牙术后感染

多为牙片、骨片、牙石等异物和残余肉芽组织引起的慢性感染。

处理:局麻下彻底搔刮冲洗,去除异物及炎性肉芽组织,使牙槽窝重新形成血凝块而愈合。

*急性感染主要发生在下颌阻生智牙拔除后,会引起颌面部间隙感染,尤其应注意咽峡前间隙感染。沿舌神经走行方向切开黏膜,分离达脓腔,引流脓液,结合使用抗菌药物。

(六)干槽症(drysocket)

好发部位:下颌后牙

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壁的骨炎或轻微的局限性骨髓炎。

最初为血块分解、破坏、脱落,以致骨壁暴露并发生多处小的坏死。周围的骨髓腔内有典型的轻度急性或亚急性骨髓炎,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和血管栓塞。主要表现为牙槽窝骨壁的感染。随之而来的是修复过程。在坏死骨组织被破骨细胞分解并脱离之后出现。愈合开始时,有成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有牙槽骨壁上的小孔长入牙槽窝,形成肉芽组织。同时,WBC亦由ves渗出,起抗感染作用。肉芽组织的形成和生长从牙槽窝底部开始,逐渐充满牙槽窝;然后有骨小梁形成,上皮生长并覆盖表面,其过程与拔牙创愈合相似。

病因:感染学说,创伤学说,解剖因素学说,纤维蛋白溶解学说。

#诊断标准:拔牙后2-3d有持续性剧烈疼痛,并可向耳颞部、下颌区或头颈部放射;

一般镇痛药物不能止痛;

拔牙窝内可空虚,或有腐败变性的血凝块;

腐臭味强烈;

坏死组织逐渐脱落,暴露牙槽骨。

#治疗原则:通过彻底的清创及隔离外界对牙槽窝的刺激,以达到迅速止痛,缓解病人痛苦,促进愈合的目的。

(七)皮下气肿

原因:拔牙时反复牵拉已翻开的组织瓣,使气体进入组织中;使用高速涡轮机时喷射的气流致气体进入组织中;术后病人反复漱口,咳嗽或吹奏乐器,使口腔内不断发生正负气压变化。

预防:应避免过大翻瓣;使用涡轮机时应使组织敞开;术后嘱病人避免做吹气等造成口腔压力加大的动作。

口底多间隙感染应该如何预防?


积极医治下颌牙的根尖周炎、牙周脓肿、骨膜下脓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以及颌下腺炎、淋巴结炎、急性扁桃体炎、口底软组织和颌骨的损伤等。

避免惹起化脓性、腐损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各类细菌感染。

惹起化脓性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腐损坏死性口底蜂窝组织炎的病原菌,主要是厌氧性、腐损坏死性细菌。口底多间隙感染的病原菌经常为混合性菌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除葡萄球菌、链球菌外,还可见产气荚膜杆菌、厌氧链球菌、败血梭形芽胞杆菌、水肿梭形芽胞杆菌、产气梭形芽胞杆菌,以及溶解梭形芽胞杆菌等。

文章来源:http://www.k428.com/k/3908591.html

与拔牙后什么相关文章

  1. 口腔护理: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要点和健康指导 关于“颌面间隙感染的护理要点和健康指导”,牙科吧编辑搜集相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了解。【护理要点】1、该病发展迅速,可出现感染性休克或晕厥、败血症、呼吸困难及时到医院就诊2、急性期感染严重者卧床休...
    2021/06/30

    口腔护理方法 口腔护理 日常口腔护理

  2. 口腔护理:颌面间隙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具体包括哪些 关于“颌面间隙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具体包括哪些”,牙科吧编辑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学习。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面部感染所致的呼吸道阻塞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并发症,应确保充分给氧...
    2021/06/29

    口腔护理方法 口腔护理 日常口腔护理

  3. 拔牙后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拔牙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1例和109例拔牙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拔牙后出血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160例患者经处理后痊愈157例,3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转入内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把握拔牙禁忌证,术中严格正规
    2019/10/15

    拔牙后出血 拔牙出血 拔牙后疼痛

  4. 治疗知识:咬肌间隙感染临床特点|治疗方案 咬肌间隙感染临床特点|治疗方案:感染来源:牙源性感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下磨牙根尖周炎,牙槽脓肿等)。临床表现:下颌支及下颌角为中心的咬肌区肿胀、压痛和严重张口受限。局部疼痛,凹陷性水肿,但无波动感...
    2021/11/01

    牙周炎治疗方案 牙周炎的治疗方案 智齿冠周炎治疗方案

  5. 关于颞下间隙感染 颞下间隙位于颅中窝底。前界为上颌结节及上颌颧突后面;后界为茎突及茎突诸肌;内界为蝶骨翼突外板的外侧面;外界为下颌支上份及颧弓;上界为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下界是翼外肌下缘平面,并与翼下颌间隙分界。该间隙中的脂肪组织、上颌动静脉、翼静脉丛及三叉神经上、下颌支的分支分别与颞、翼下颌、咽旁、颊、翼腭等
    2019/10/15

    牙龈肿痛是什么细菌感染 因为感染性病牙龈萎缩 下牙齿矫正

  6. 老年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拔牙70例临床观察 2008年10月~2009年5月收治老年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62~86岁,平均年龄75岁,其中只患高血压者46例,只患糖尿病者18例,同时患两种疾病者6例。方法:麻醉剂为1%~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70位患者共拔牙126颗,其中残根47颗,残冠39颗,松动牙30颗。术前对高血压患者
    2019/10/15

    糖尿病牙床萎缩 糖尿病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与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