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表现。

牙齿可谓是我们是紧要的身体一部分,咀嚼、切咬是牙齿的第一功能,还有其它一些功能如辅助发音。牙齿如果坏掉了,健康长寿的期望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地爱牙和护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造釉细胞瘤5大表现”,欢迎大家收藏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造釉细胞瘤为颌骨中心性上皮肿瘤,在牙源性肿瘤中较为常见,关于造釉细胞瘤的组织来源,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认为由釉质器或牙板上皮发生而来。

造釉细胞瘤肉眼观为实质性或囊性,亦可在同一肿瘤中存在实质性及囊性两种成分,囊性者囊腔内可含褐色液体,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呈大小不同的团块或条索,分散于结缔组织的间质内,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的常用分类,通常可将造釉细胞瘤分为五种类型,即:滤泡型、丛状型、颗粒细胞型、鳞状化生型和基底细胞型。

造釉细胞瘤的几大表现

1.颌骨膨隆及面部畸形:下颌骨发病较上颌骨多,好发于磨牙区域及下颌角部,生长缓慢,初期无自觉症状,颌骨的膨隆变形常为患者就诊时主诉。

2.肿瘤波及牙槽骨可致牙松动吸收、移位。

3.下唇麻木不适:在肿瘤压迫下牙槽神经或恶变(发生率极低)时出现此症状。

4.骨质破坏多时可出现病理性骨折。

5.上颌骨造釉细胞瘤可波及上颌窦、鼻腔及眼眶,可出现相应的鼻塞、眼眶上移、鼻泪管阻塞等。

牙科吧延伸阅读

牙科吧讲堂:巨细胞性龈瘤是什么


巨细胞性龈瘤(giant cell epulis):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peripheral giant cell granuloma)。较为少见。以前牙区多见,上颌较下颌多,位于牙龈或牙槽粘膜。女性较男性多见。包块有蒂或无蒂,呈暗红色,可发生溃疡。镜下见,富于血管和细胞的间质内含有多核破骨细胞样细胞,呈灶性聚集。灶之间有纤维间隔。巨细胞数量多,大小和形态不一。毛细血管丰富,常见出血灶及含铁血黄素沉着。单核间质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医|学教育网整理,在超微结构上与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和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相似。病变内偶见少许骨小梁或骨样组织。

巨细胞龈瘤的发病机制不清,但一般认为它是一种反应性增生,损伤可能是重要的病因。组织发生上,可能来源于骨膜而不是牙龈,因为病损可引起骨表面缺损(erosion),且可发生于无牙的颌骨区。巨细胞的来源不明,可能来自周围间质内单核细胞前体的融合。也有人认为它是破骨细胞。

三叉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脑—面血管瘤病又称为脑—三叉血管瘤病或Sturge—Weber综合征。多为散发病例。家族病例少见。
(一)皮肤表现
面部血管痣呈紫红色,其分布主要局限于单侧三叉神经皮肤支配区范围内,多见于前额部,三叉神经第一支支配区,偶有半侧面部受累,罕有超过中线累及对侧者或向下延伸累及颈部者。面部血管痣多定位于眼部病变的同侧、脑病变的对侧。
(二)神经系统病变
1.癫痫发作 可为简单局限性发作、复杂局限性和(或)原发或继发性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罕有婴儿阵挛发作。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不良。
2.其他神经系统表现 智能低下、轻偏瘫、偏身萎缩。
(三)其他表现
1.青光眼和牛眼(buphthalmos) 皆为眼内压增高,后者为生前眼内压增高造成的眼积水和突眼。
2.其他 同侧偏盲、虹膜残缺、晶状体浑浊或脱位。

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鞘瘤比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2%~1%,占颅内神经鞘瘤的5%。多数为良性,恶性者少见。按肿瘤的部位分为颅中窝型、颅后窝型及哑铃型。

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受刺激或破坏症状,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疼痛。三叉神经痛为不典型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后相继出现周围颅神经、脑组织受累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1)颅中窝型:三叉神经节位于岩骨尖前方两层硬脑膜之间,其内侧是海绵窦外侧壁和颈内动脉虹吸部的床突下段。肿瘤发生于三叉神经节的Mecdel囊鞘膜,沿硬脑膜外生长。压迫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神经时,可出现整个面部、口腔黏膜及舌前2/3麻木,持续性钝痛,咀嚼肌乏力、萎缩,下颌倾斜,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向前或内侧发展,可压迫Ⅲ,Ⅳ,V颅神经,出现患侧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眼球突出、视力及视野改变等。其中以外展神经和动眼神经瘫比较明显。压迫颞叶内侧皮层,可出现幻嗅、幻味及颞叶癫痫。颅内高压症状出现比较迟。

(2)颅后窝:肿瘤发生于三叉神经根鞘膜。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痛者罕见。肿瘤在脑桥小脑角发展。压迫Ⅷ,Ⅷ颅神经时,可引起面肌抽搐、周围型面瘫、耳鸣、听力减退、前庭功能障碍。再向下发展则压迫Ⅸ,X,Ⅺ,Ⅻ颅神经。小脑受压时可出现小脑共济失调,脑干受压可出现对侧或同侧锥体束征。

(3)哑铃型:肿瘤由颅中窝发生向颅后窝生长,也可由颅后窝发生向颅中窝生长,形成跨居颅中、后颅窝之间的哑铃型肿瘤。前者临床表现与颅中窝相似,后者与颅后窝相似。

桥脑小脑角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脂肪瘤又称血管肌肉脂肪瘤,一般认为颅内脂肪瘤是先天性缺陷疾病。脂肪瘤临床上十分罕见,以青少年发病最多见。最常见的部位是胼胝体,位于桥脑小脑角者少见,文献报道占5.5%。

桥脑小脑角脂肪瘤压迫V、Ⅶ、Ⅷ颅神经和小脑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三叉神经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颅骨平片有时可有内听道扩大及岩骨嵴缺损等;脑血管造影可见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迂曲扩张;CT检查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区,CT值为—10-—110Hu,边缘清楚,低密度灶周围可有层状钙化,强化扫描病灶无明显增强;MRI检查。T1和T2加权像均呈高信号,脂肪瘤壁上的钙化有时呈无信号影。

对于无症状的脂肪瘤——般不需要治疗。桥脑小脑角脂肪瘤引起三叉神经痛、耳鸣、耳聋等症状者可考虑直接手术治疗,但脂肪瘤富含血管及致密纤维组织,甚至与颅神经纤维黏连交织,难以分离,因此完全切除—十分困难,多数情况下只能行肿瘤部分切除术,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解除压迫症状。

三叉神经痛与胆脂瘤的临床表现


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是由外胚层皮肤异位细胞发展而成。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依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三叉神经痛型、桥脑小脑角占位型、颅内压增高型。
1.单纯三叉神经痛型 此型为肿瘤发生于桥脑小脑角上部三叉神经根附近,早期就可累及三叉神经而产生疼痛。临床特点为:
(1)患侧面部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多见于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皮肤分布区域。
(2)可有扳机点。
(3)部分有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迟钝。
(4)偶有细微的、不持久的水平性眼球震颤。
(5)缺乏其他桥脑小脑角病变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压可不高,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
(7)颅骨X线片偶见岩骨尖有骨质吸收,内听道多数正常。
(8)部分病例CT扫描可见桥脑小脑角有不规则低密度区,CT值略低于脑脊液,病变不能被强化。占位效应多不明显。
单纯三叉神经痛型胆脂瘤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时两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易于混淆,如肿瘤较小,CT因受颅后窝骨伪影的干扰而难以发现,有时常规MRI检查也难以与蛛网膜囊肿或扩大的桥脑小脑角池相鉴别,只有在枕下入路三叉神经根探查时方被发现而明确诊断。
2.桥脑小脑角占位型和颅内压增高型 首发症状多为耳鸣、耳聋、面肌抽搐或颅内压增高症状。此种类型的胆脂瘤常发生于桥脑小脑角中部,往往随着肿瘤增大,累及三叉神经时才出现三叉神经痛,因而在三叉神经痛之前已有桥脑小脑角症状或颅内压增高表现,故误诊的机会较少。

牙齿过敏酸痛的5大防治方法!


牙齿过敏酸痛的5大防治方法!

牙齿过敏,医学上称过敏性牙本质或牙本质过敏,是牙齿在受到外界刺激,如温度(冷、热)、化学物质(酸、甜)以及机械作用(摩擦或咬硬物)等所引起的酸痛症状。

牙齿过敏的原因还要从牙齿的结构说起。牙齿过敏时酸痛的感觉从根本上来讲来自于牙髓里的牙神经。正常情况下,牙髓在牙本质的包裹之内,牙本质又在牙釉质的包裹之中。

牙釉质是一种光滑坚硬而致密的物质,是牙齿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防线。而牙本质本身又许许多多细小的孔洞。如此以来,如果牙釉质由于某种原因被损坏了一部分,那么外接刺激如冷热酸甜等感觉就会通过这些孔洞传到牙髓,引发酸痛的感觉。

日常生活中会因为种种问题造成对牙齿的磨耗,比如咀嚼食物、用的牙膏颗粒太过粗糙等等。长时间对牙齿的磨损会对外层的牙釉质造成伤害,露出里面的牙本质,这时如果遇到冷、热、酸、甜等外界的刺激,就会通过牙本质小管迅速传导到牙髓,引起疼痛的感觉。

牙齿过敏酸痛的防治方法

一、用温水刷牙,温茶水漱口
因为牙髓神经对温度比较敏感,尤其是患有牙齿磨损,牙本质暴露的牙齿,一遇冷刺激就可引起牙痛,而温水对牙齿来说是一种天然的保护剂,可防治过敏性牙痛;茶水含氟,常用温热茶水含漱,可护齿防龋治牙痛。
二、进食宜温热,勿吃过酸过甜的食品
因为牙齿最适宜在35℃—36℃的口腔温度,以及PH值为6.8左右的弱酸性环境中进行新陈代谢,若吃过冷,过热温差很大的饮食或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品,都会引起牙痛。
三、常用脱敏或防酸牙膏刷牙
这两种牙膏中含有氟,而氟可阻止牙齿在酸性环境中脱磷脱钙,有抗酸,防龄,止酸痛之功效。
四、用大蒜头磨擦止痛
有较严重磨损的牙齿,并有明确的酸痛区者,可用生大蒜头反复磨擦敏感区,每天1—2次,每次1—2分钟,1—2周后酸痛就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五、核桃仁对抗牙酸痛
吃酸性食物如醋、酸奶或带酸味的水果后,如出现牙齿酸痛,即可用核桃仁放在嘴里咀嚼,因为核桃仁为碱性食品,慢慢咀嚼可中和牙面上的酸性物质,牙齿就不会酸痛了。

对于牙齿,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保护它,从现在做起,不然等到老了,自己的牙齿都因以前的不重视而坏掉,那就“惨”了。

胆脂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和三叉神经痛的鉴别


以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痛的桥脑小脑角肿瘤,则以胆脂瘤最多,脑膜瘤、听神经鞘瘤次之。
(一)胆脂瘤 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是由外胚层皮肤异位细胞发展而成。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依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三叉神经痛型、桥脑小脑角占位型、颅内压增高型。
1.单纯三叉神经痛型 此型为肿瘤发生于桥脑小脑角上部三叉神经根附近,早期就可累及三叉神经而产生疼痛。
单纯三叉神经痛型胆脂瘤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时两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易于混淆,如肿瘤较小,CT因受颅后窝骨伪影的干扰而难以发现,有时常规MRI检查也难以与蛛网膜囊肿或扩大的桥脑小脑角池相鉴别,只有在枕下入路三叉神经根探查时方被发现而明确诊断。
2.桥脑小脑角占位型和颅内压增高型 首发症状多为耳鸣、耳聋、面肌抽搐或颅内压增高症状。此种类型的胆脂瘤常发生于桥脑小脑角中部,往往随着肿瘤增大,累及三叉神经时才出现三叉神经痛,因而在三叉神经痛之前已有桥脑小脑角症状或颅内压增高表现,故误诊的机会较少。
(二)脑膜瘤 桥脑小脑角脑膜瘤在桥脑小脑角肿瘤中并不少见,仅次于听神经瘤及胆脂瘤,居于第三位。多起源于上、下岩窦或乙状窦部位的硬脑膜,亦可起源于小脑幕切迹附近和颈静脉孔区向桥脑小脑角生长。各种类型的脑膜瘤均可发生,但以内皮型和纤维型多见。三叉神经损害亦较常见。不少病例为首发症状,常表现面部麻木和咀嚼肌萎缩,三叉神经痛较少。
总之,桥脑小脑角脑膜瘤虽不少见,但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者不多,而且常伴有三叉神经损害及听神经、面神经受累症状,血管造影及CT扫描亦具有特征性,较易与原发性:叉神经痛鉴别。
(三)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在桥脑小脑角肿瘤中占75%~95%,居首位。主要表现为桥脑小脑角综合征,包括以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障碍为主,小脑损害、脑干受压和移位症状,以及晚期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等。有的学者依肿瘤的大小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将其分为四期。
听神经瘤绝大多数以听神经损害为首发症状,三叉神经症状继发于后,但是少数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者需注意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

文章来源:http://www.k428.com/k/5254634.html

与牙周炎临床表现相关文章

  1. 牙科吧讲堂:巨细胞性龈瘤是什么 巨细胞性龈瘤(giant cell epulis):又称外周性巨细胞肉芽肿(peripheral giant cell granuloma)。较为少见。以前牙区多见,上颌较下颌多,位于牙龈或牙槽粘膜。...
    2022/04/25

    牙周炎是什么 干细胞牙周炎 牙周炎是什么病

  2. 三叉血管瘤的临床表现 脑—面血管瘤病又称为脑—三叉血管瘤病或Sturge—Weber综合征。多为散发病例。家族病例少见。(一)皮肤表现面部血管痣呈紫红色,其分布主要局限于单侧三叉神经皮肤支配区范围内,多见于前额部,三叉神经第一支支配区,偶有半侧面部受累,罕有超过中线累及对侧者或向下延伸累及颈部者。面部血管痣多定位于眼部病
    2019/10/16

    牙龈萎缩的表现 智齿的牙龈肿痛的表现 牙龈萎缩表现

  3. 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 三叉神经鞘瘤比较少见,占颅内肿瘤的0.2%~1%,占颅内神经鞘瘤的5%。多数为良性,恶性者少见。按肿瘤的部位分为颅中窝型、颅后窝型及哑铃型。首发症状为三叉神经受刺激或破坏症状,三叉神经分布区麻木、疼痛。三叉神经痛为不典型发作,持续时间较长。以后相继出现周围颅神经、脑组织受累及颅内压增高症状。(1)颅
    2019/10/16

    牙龈萎缩的表现 拔牙神经 智齿的牙龈肿痛的表现

  4. 桥脑小脑角脂肪瘤的临床表现 脂肪瘤又称血管肌肉脂肪瘤,一般认为颅内脂肪瘤是先天性缺陷疾病。脂肪瘤临床上十分罕见,以青少年发病最多见。最常见的部位是胼胝体,位于桥脑小脑角者少见,文献报道占5.5%。桥脑小脑角脂肪瘤压迫V、Ⅶ、Ⅷ颅神经和小脑可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眩晕、三叉神经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颅骨平片有时可有内听道扩大及
    2019/10/16

    牙龈萎缩的表现 智齿的牙龈肿痛的表现 烤瓷牙桥接

  5. 牙周炎的三大表现 牙周炎的三大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继发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1.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
    2019/10/16

    牙周炎 牙周炎治疗的费用 牙周炎牙龈萎缩的症状

  6. 5种典型的牙齿畸形症状表现 牙齿畸形也叫错牙颌畸形,是儿童在生长发育时期由不同因素引起的牙颌面之间的不协调或异常,表现牙牙颌面三者间的位置或大小的异常。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日常生活是最为常见的5种典型的牙齿畸形症状表现。1、龅牙 龅...
    2020/11/19

    遗传性牙齿畸形表现 牙龈萎缩的表现 牙周炎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