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治疗进展。

牙齿是我们与生俱来的重要器官之一,除了我们常知的咬切功能外,牙齿还和发言,面部形状相关。如果牙齿不健康,要想长寿健康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所以平日的爱牙、护牙一定要做到位。以下是小编细心准备的《牙周炎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性研究进展》,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牙周炎与阿尔兹海默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中枢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记忆、认知及语言的障碍和人格改变,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脑组织中的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元丢失及炎症反应。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AD患者逐年增加,在我国,预计到2050年AD患者将达到2800万。研究表明,AD造成的认知功能丧失所产生的危害仅次于晚期癌症和脊髓损伤,这对患者本人、家庭以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负担。但AD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因此,研究A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为AD的治疗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尤为重要。

临床上大多数AD为散发性,提示AD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有学者提出外周感染可能是AD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牙周炎是成年人常见的口腔感染性疾病,是一种主要由革兰阴性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福塞坦纳菌、齿垢密螺旋体等)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研究表明,牙周炎除了危害口腔健康外,还与全身多个系统疾病相关。牙周炎与AD均是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炎可能与AD的发生发展相关。本文就近年来牙周炎与AD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及可能的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牙周炎与AD相关性的流行病学研究

Gatz等对瑞典106对65岁以上的同卵双胞胎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在排除基因干扰后发现,35岁以前牙齿丧失一半及以上的双胞胎成员患有AD的危险是其他双胞胎成员的5.5倍(OR=5.5,95%CI:1.22~24.80),牙周炎是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提示早年或中年患有牙周炎可能是晚年患有AD的重要危险因素。牙齿丧失的原因除牙周炎外,还有龋齿及外伤,因此,牙齿丧失并不是评价牙周炎的可靠标准。牙槽骨的吸收程度是评价是否患有牙周炎的可靠指标。

Shin等用曲面断层片对185名60岁以上的受试者牙槽骨吸收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有牙槽骨吸收的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概率是无牙槽骨吸收者的2.40倍。上述研究提示牙周炎可能会增加AD的患病率,促进AD的发生。牙周炎与AD还可能存在剂量应答关系。Gilmontoya等发现,重度牙周炎患者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是无牙周炎或轻度牙周炎者的3倍多(OR=3.04,95%CI:1.69~5.46)。Martande等发现,在中老年人群中,AD患者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明显比正常人高,且这些指数的高低与AD患者认知损害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认知水平低的人群中患牙周炎的概率高可能是由于认知功能损害导致口腔保健行为缺乏造成的,但不能完全说明指数越高认知功能损害的程度就越严重。因此,Kamer等使用PIBPET检测38例AD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正常时的老年人脑部,发现脑组织中Aβ的沉积量与临床附着丧失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AD与牙周炎的确存在相关性。上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牙周炎与AD存在相关性,但这些研究的局限性必须考虑。因为对牙周炎和AD的相关测量是同时进行的,并不能反映牙周炎与AD的因果关系。要进一步明确牙周炎是否是AD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则需要精密设计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长期观察追踪病变发展过程来说明。

2.牙周炎与AD相关性的可能生物学机制

牙周炎与AD相关性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有以下几种假说被提出:(1)牙周致病菌及相关炎性因子激发脑组织中的炎症级联反应、破坏脑血管结构;(2)共同的危险因素促进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发展。

2.1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牙周致病菌及其相关的炎性因子可引发AD患者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已有研究证明,牙周致病菌可通过炎症影响许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如冠心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因此,推测牙周致病菌也可通过炎症影响AD的发生发展。

目前提出的可能机制如下:(1)细菌及其毒力因子进入脑组织,直接作用于相关细胞,激活脑组织中的炎症级联反应;(2)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引发机体系统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的改变,使循环系统中炎症因子水平上升,从而激活或扩大脑组织中的炎症级联反应。脑组织中长期的慢性炎症可促进Aβ的沉积、tau蛋白的过磷酸化,同时改变血脑屏障的渗透性,使从中枢神经系统流向外周的Aβ减少,使Aβ、过磷酸化的tau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堆积,导致神经元受损。此外,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还对神经元有直接的毒害作用。

2.1.1牙周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的作用

研究发现,AD患者与非AD患者脑中的牙周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存在显著差异。Poole等发现,AD患者脑中检出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的LPS概率比非AD患者高(P=0.029)。Riviere等在研究口腔螺旋体是否能感染人脑组织时发现,14/16的AD患者脑中检出了螺旋体,而只有4/18的非AD患者脑中检出了螺旋体(P<0.001)。上述研究说明,牙周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可直接进入脑组织,但其具体的机制途径尚未明确。有两种假说被提出,一种假说认为是通过循环系统途径:拔牙、刮治术、根面平整术、正畸治疗、牙齿修复以及日常刷牙、咀嚼等均会造成一过性菌血症或内毒素血症,而牙周炎患者糜烂肿胀的牙周袋组织使得牙周致病菌及其毒力因子更易进入循环系统;不受血脑屏障保护的侧脑室也为循环系统中的细菌进入脑组织创造了条件。另一种假说认为牙周致病菌可以直接通过神经进入脑组织中。

Riviere等在AD患者的三叉神经中发现口腔相关螺旋体为这一假说提供了证据。进入脑组织的细菌及其毒力因子可通过Toll样受体2(TLR-2)和TLR-4机制启动经典内源性免疫信号通路,激活小胶质细胞,释放TNF-α、干扰素γ(IFN-γ)等细胞因子,使大脑处于慢性炎症状态。此外,细菌及其毒力因子还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来激发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Poole等在使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建立牙龈卟啉单胞菌口腔感染动物模型时发现,感染12周时,小鼠小胶质细胞中出现了补体激活产物C3、C9,6/12的小鼠脑中检测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的DNA(P=0.006);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在24周时小鼠小胶质细胞中的补体含量依然很高,并且有4/12感染小鼠海马CA2区锥体神经元受到了C3、C9激活片段的影响(P=0.032),小鼠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DNA检出率也升高至9/12(P=0.0001)。

2.1.2与牙周炎密切相关的炎性因子的作用

研究发现,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高的人群患AD的风险高,AD患者血浆中的TNF-α水平(13.0±4.3)明显高于非AD患者(8.2±4.7)(P<0.01),因此推测循环系统中的炎性因子可能会影响AD的病程。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炎性反应疾病。在牙周炎患者中,牙周致病菌激活宿主的免疫反应,导致牙周组织呈现炎症状态。据统计,1例中到重度牙周炎患者,根据病变累及牙齿的数目,其炎性牙周组织的面积可达8~20 cm2。当患有牙周炎时,局部及全身系统的炎性标志物会升高。

Kinane等发现,在牙周炎的活动期,龈沟液中的IL-1水平会上升。Loos发现,与牙周健康组相比,牙周炎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及血浆中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此外,在牙周炎的进展期,其他促炎症因子如IL-6、TNF-α在血浆中的水平也明显升高。IL-6、TNF-α、IL-1或C反应蛋白等与牙周炎相关的炎性因子,进入循环系统后可能会引起脑组织中的炎症反应。

上述的炎标记物对脑组织中炎性反应的影响途径,目前有以下几种猜测:(1)由循环系统通过缺乏血脑屏障的侧脑室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由循环系统通过血脑屏障中的通透性微血管、特异的细胞因子转运体、渗透性增加的血脑屏障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3)通过激活脑内皮细胞产生细胞因子诱导分子,如一氧化氮(NO)、前列腺素(PG)等。这些炎性因子,一旦进入脑组织,可直接提高脑组织中的炎症因子水平,或者可通过激活胶质细胞分泌炎症因子间接导致炎症因子水平上升。高表达的炎症因子可直接损害神经元,同时如果脑组织中的胶质细胞正处于预激或激活状态,这些促炎症因子会加剧脑组织中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进一步损害神经元,影响AD的病理过程。

2.2脑血管的改变

研究表明,牙周致病菌能损害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细胞、增加凝血因子的浓度、富集血小板、促进血栓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循环系统进入到脑血管中的细菌毒力因子及其相关的炎性因子可促进或激发脑血管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之产生的缺血缺氧可直接损伤神经元细胞。此外,Zandi等指出,血小板是Aβ的前体蛋白(APP)的主要来源之一,脑血管中富集的血小板可能会加剧脑组织中Aβ的产生,促进AD的病理过程。

2.3共同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AD和牙周炎之间还存在着共同的危险因素,这些共同的危险因素可能会促进两种疾病同时发生发展。

2.3.1吸烟

吸烟是牙周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较非吸烟者牙周炎的患病率高,病情重。吸烟者的牙周探诊深度、牙槽骨吸收量、牙齿丧失数目都较非吸烟者高,且存在剂量应答关系,重度吸烟者发生牙槽骨丧失的危险比值远高于轻度吸烟者。同时,吸烟与AD也具有相关性。Anstey等对吸烟和AD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评价,在对纳入的19篇前瞻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发现,吸烟人群患AD的危险比值显著高于非吸烟人群。烟草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焦油、尼古丁等。

尼古丁可促进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破坏骨代谢的平衡,导致牙槽骨的吸收。尼古丁还可与神经元细胞上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竞争性地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破坏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影响中枢神经的功能。同时,一氧化碳使血液中的氧气减少,心率、脉搏加快,血管发生狭窄,微循环功能发生障碍,加重了尼古丁的毒害作用。吸烟对牙周炎和AD的影响可总结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机体后,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使之发生功能障碍,从而激发或促进两种疾病的发生。

2.3.2肥胖

肥胖是牙周炎又一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群牙周炎的患病率及病情严重程度都高于非肥胖者。同时,肥胖与AD也存在相关性,研究显示,中老年期肥胖的人群患AD的危险比值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体内的脂肪组织可分泌IL-1、TNF-α等细胞因子,IL-1、TNF-α在牙周炎及AD的发展中都有着重要影响。肥胖可通过增加血清中IL-1、TNF-α的含量来加重牙周炎的发展,而通过血脑屏障的IL-1、TNF-α又可使大脑组织呈现慢性炎症状态,促进AD的发展。

3.结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渐加深,AD的发病率和患者数量也随之上升和增加,对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危害也日益严重,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AD的药物,如乙酰胆碱抑制剂、n-甲基-d受体拮抗剂等只能缓解AD患者的症状,并不能从根本上恢复已变性的神经元或终止神经元病变的进程,因此,预防AD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虽然牙周炎导致AD的机制尚未明确,流行病学的依据亦不足,但牙周炎患者较非牙周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牙周炎可在临床上进行有效的防治,因此,通过积极防治牙周炎,从而降低AD的风险,对减轻AD患者及社会负担有重要的意义。

精选阅读

重度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重度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炎症相关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破坏,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严重时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丧失,是我国成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由于牙周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没有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缺乏对口腔健康的重视,所以导致重度牙周炎患病率较高。根据最新的专家共识,个体水平重度牙周炎的诊断标准为2颗及以上患牙具有下述前三项临床特征(如果仅有2颗患牙,则必须为不相邻患牙且位于不同象限):①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6mm;②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5mm;③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的1/2;④牙齿松动;⑤炎症较明显,可伴有牙周脓肿;⑥后牙存在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

牙周非手术治疗目的是消除局部及系统性致病因素,消除危险因素,使炎症降低到最轻程度,也是下一阶段治疗的基础。本文拟从菌斑控制、机械治疗、牙合治疗、药物治疗、激光等5个方面,就重度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菌斑控制

每次就诊都应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教育并指导患者自我菌斑控制方法,戒除不良习惯如吸烟等,并消除菌斑滞留因素及其他局部刺激因素,如充填龋洞、改正不良修复体等。菌斑控制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病的必需措施,是牙周基础治疗的重点。因为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即使除去之后还会不断地在牙面重新形成,因此必须坚持每天彻底地清除菌斑,才能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和复发。Cortellin等研究认为,良好的口腔卫生、牙周支持治疗计划的依从性以及戒烟是维持积极牙周治疗后长期稳定疗效重要条件。菌斑控制的方法较多,有机械性和化学性方法,目前仍以机械清除菌斑效果最为确切。

自我菌斑控制方法包括改良Bass刷牙法以及应用牙线、牙间隙刷、家用冲牙器等。化学方法将在药物治疗中详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碳酸氢钠粉末喷砂设备开始在牙周治疗中应用,它可以高效安全的清除龈上菌斑,但因为其对根面组织和牙龈上皮损伤较大,并不适合清除龈下菌斑。

近年来,随着低研磨性的甘氨酸粉末和龈下喷嘴的应用,喷砂技术逐渐开始应用于清除龈下菌斑,因其具有一些优势,因而对牙周病患者维护期的菌斑控制尤为适宜。根据第7届欧洲牙周病学大会会议共识,甘氨酸粉末龈下喷砂能够比手用器械和超声器械更有效的去除龈下菌斑生物膜,且治疗时间更短,患者舒适度更高,然而远期临床和微生物学结果并无明显不同,对于牙石仍需超声或手用器械清除。

2.机械治疗

机械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是牙周非手术治疗的核心内容。根据使用器械不同,可以分为手动刮治和超声刮治。手用器械是传统的治疗器械,也是多数临床研究评价和比较新治疗方法有效性的“金标准”。但其用时较长、操作者较费力,虽然刮治后的牙根表面更为光滑,但根面物质丧失较多。

现今充足的临床证据表明,以往SRP刻意去除牙根表面感染牙骨质的概念不再合理,而应该采取更为轻柔和保守的根面清创。根据第一届欧洲牙周病学研讨会,根面清创的定义是在龈下轻柔的使用器械进行治疗以扰乱或去除获得性生物膜。根面清创仅推荐在PD≥5mm的位点进行。根面清创贯穿牙周治疗的各个阶段,但主要是在牙周支持治疗阶段应用。

超声器械是目前SRP的主要器械,包括磁致伸缩式和压电陶瓷式。众多临床试验表明,手用器械和超声器械治疗慢性牙周炎,其临床反应具有一致性,相比之下,超声器械更省时省力,效率更高,微流和空穴效应还可产生抗菌作用,保存根面物质较多,且与Gracey刮治器相比,超声工作尖能够探入牙周袋更深位置。根据治疗频次可分为常规SRP、一次性全口刮治(full-mouth scaling,FMS)以及全口抗感染治疗(full-mouth disinfection protocols,FMD)。常规SRP将口腔分为4个或6个区段进行,每次间隔1~2周,在此期间袋内细菌可能会再次生长和定植。FMS指在24h内完成全口SRP,防止余留的未经治疗牙周袋再次感染已治疗的牙周位点。

FMD由Quirynen等在1995年最先提出,除了考虑余留牙周袋,同时也考虑了其他口内间隙,如舌及扁桃体引起再感染的风险,进而在治疗中包括了舌面清洁和使用氯己定进行广泛的抗菌治疗,具体方法为24h内分2次就诊进行SRP,每次半口,每次就诊时间在1h内,每次刮治完使用1%氯己定凝胶刷舌背1min、0.2%氯己定溶液漱口2min(最后10s漱口清洁扁桃体)、所有牙周袋内注入氯己定凝胶,每天2次用氯己定溶液含漱1min并持续2周。

Santuchi等研究表明,常规SRP和FMD的临床效果相近,在患者就诊前后恐惧、焦虑、疼痛等方面体验相似,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也无明显差异。Preus等进行了一项为期5年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发现SRP组和FMD组失牙数、失牙原因和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2种方法对牙齿保留效果相近。FMS和FMD有利于减少患者就诊次数,提高复诊率。Quirynen等认为,FMD方案对于有高度交叉感染风险的患者更有利,例如菌斑控制不佳、重度牙周炎以及未治疗区域菌斑牙石较多的患者。

Eberhard等对于以上3种治疗方式进行系统回顾,包括12个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共389例患者,具体指标为失牙数、PD、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等,结果显示对于慢性牙周炎而言,3种方式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并建议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意愿和治疗计划实施的便利性来选择治疗方式。我国有学者认为,由于重度牙周炎患者病情较重,如果一次性完成治疗,所需时间较长,易造成医生和患者疲劳,往往导致清创不彻底,需要再次刮治,因此更建议分区刮治,以便减少每次就诊的工作量。此外,多次就诊也有利于反复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传统SRP在临床工作中存在局限性,因为在牙周袋内盲法操作,无法准确判断是否清除所有的菌斑牙石,且操作者自身的经验和熟练度也会影响最终的治疗结果。牙周内窥镜技术和设备的发展,为在直视下进行龈下刮治提供了可能,理论上清创效果优于传统SRP。廖雁婷等研究认为,使用内窥镜辅助SRP对前牙PD≥6mm的位点,治疗后3个月时与对照组相比平均PD分别为3.2、3.7mm,平均AL分别为2.9、3.6mm,差异有显著性,认为使用内窥镜进行牙周治疗能改善深袋和单根牙中长期预后。但Michaud等研究发现,使用内窥镜辅助SRP对多根牙进行刮治与传统SRP相比,根面残余牙石只有在PD≤6mm的邻间隙有显著减少,在较深的部位和深根分叉病变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Blue等研究发现,使用内窥镜辅助SRP虽然降低了BOP位点数,改善了牙龈炎症,但在减少PD和AL方面与传统SRP相比并无明显优势。以上各研究结果不一致,仍需长期观察的大样本临床试验进一步研究。Poppe等研究发现,使用牙周内窥镜进行牙石探查与牙周探针相比,没有发现引起明显焦虑或疼痛。Osborn等研究认为,使用牙周内窥镜辅助传统触觉探针进行可视化牙石探查,能够在再评估阶段更精确的探测牙石,因此辅助使用内窥镜对牙周治疗的再评估阶段是最有帮助的。

3.牙合治疗和松牙固定术

牙合治疗是指通过多种手段达到建立起平衡的功能性咬合关系,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健康。牙合创伤可加重和加速牙周炎的破坏过程。重度牙周炎患者由于牙槽骨严重吸收,牙周支持组织减少,即使原来可以耐受的正常强度咬合力也可能超负荷,造成继发性牙合创伤。因此,在牙周组织炎症控制后应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以建立平衡的咬合关系,有利于牙周组织愈合和修复。

常用方法包括选磨法、牙体牙列修复、正畸治疗、正颌手术、牙周夹板、牙合垫和拔牙等。重度牙周炎常伴有牙齿明显松动,经过SRP,炎症消除并建立平衡牙合后,多数患牙松动度能减轻,但动度较大的牙齿很难恢复正常,因而影响咀嚼功能,或产生继发性牙合创伤。通过牙周夹板将松动患牙连接,并固定在健康稳固的邻牙上,可分散牙合力,减轻患牙负担,有利于牙周组织修复及提高咀嚼效能。常用方法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两种,暂时性包括传统钢丝结扎、钢丝联合复合树脂夹板、光固化树脂粘接、纤维条带加光固化流动树脂、Super-Bond粘接剂等。在牙周基础治疗及手术治疗完成后,观察6~12个月,如炎症控制、病情稳定,可更换成永久夹板,包括各种可摘式、固定-可摘联合式和固定式永久夹板。

4.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牙周病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以下情况如个别感染部位器械不易到达,难以彻底刮治,残留炎症不能控制,或为了防止口腔内其他部位的微生物再定植于牙周袋,或对于牙周病易感患者,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或由于出现牙周组织的急性感染,或对于伴有某些全身疾病的患者,均可适当局部或全身用药。但药物治疗只能作为机械治疗的辅助手段,一般只在龈下刮治后视需要而用,绝不能取代机械治疗。

4.1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治疗可避免全身用药的诸多副作用,且具有较高浓度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的优点。目前常用的局部药物有:含漱及冲洗药物、涂布消炎收敛药物和缓释及控释抗菌药物。有些超声洁牙机上配有给药装置,在进行机械治疗的同时用药物溶液冲洗。含漱及冲洗药物常用的有0.12%~0.20%氯己定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甲硝唑或替硝唑含漱液、臭氧水溶液等,具有抑制菌斑堆积、减轻牙龈炎症等作用。

常用的涂布消炎收敛药物包括碘甘油、聚维酮碘等,碘酚因其腐蚀性较强,现已少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与全身应用相比,其优点:位点特异性给药、低剂量需求、绕过药物首过代谢、减轻胃肠道副反应、降低给药频率等,可增强患者依从性。临床常用的有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盐酸多西环素凝胶、甲硝唑药棒、氯己定片、四环素纤维等,其中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应用最广。

Soeroso等研究认为,SRP后辅助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可抑制牙周病原体的再生,降低牙周病原体复发风险。Gonzales等研究发现,在洁治和刮治后立即在PD≥5mm的牙周袋内插入氯己定片,6个月后实验组CAL增加1.17mm,而安慰剂组增加0.7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实验组龈下微生物中红色复合体显著减少。Marjolein等研究认为,带有化学药物冲洗的超声器械在改善CAL、PD等反映牙周炎症的临床指标上并无明显额外作用。

4.2全身用药

全身用药主要药物包括抗菌类药物、免疫调节类药物及中药等。

4.2.1抗菌药物

全身用抗菌药物可到达深袋底部及根分叉等器械难以到达区域,杀灭侵入牙周袋壁微生物,清除口腔中牙周生态系以外的病原体,防止病原菌在牙周袋内再定植,多用于中重度牙周炎、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对常规治疗反应差的患者,但其到达牙周袋内药物浓度相对较低,易诱导产生耐药菌株,可能带来胃肠道反应、全身过敏反应,长时间大剂量使用还易引起菌群失调。临床常用的主要药物有硝基咪唑类药、四环素类、青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药物。

Zandbergen等对28篇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发现成年的牙周炎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辅助SRP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加权差值PD为1.41mm,CAL为0.94mm。研究表明,四环素类药物除对多种牙周可疑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外,还能抑制胶原酶及其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抑制结缔组织破坏,阻断骨吸收,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此作用不依赖于其抗菌性。Preshaw等认为,亚抗菌剂量多西环素(subantimicrobialdose doxycycline,SDD)(20mg,2次/d)辅助SRP治疗与对照组相比,可更多地获得CAL和PD的改善,不会导致细菌耐药性,且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Sgolastra等的系统综述也支持这一观点。

2015年美国牙科学会对SRP伴或不伴辅助治疗进行系统回顾,结果发现全身应用SDD或全身应用抗菌药物可使CAL增加约0.35mm,局部使用氯己定片可使CAL增加约0.4mm,使用二极管激光的光动力疗法可使CAL增加约0.53mm,以上四项结果的证据具有中等把握度。结合证据水平以及权衡治疗的获益和潜在风险,相关指南对SDD推荐强度为支持,其余3种辅助治疗手段均为弱推荐。

4.2.2免疫调节类药物

菌斑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但是组织破坏的程度和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宿主-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当宿主免疫炎症反应活性不足或过度则导致疾病发生,牙周破坏。应用免疫调节类药物可减轻组织炎症,抑制牙槽骨吸收和附着丧失,延缓疾病进展。小剂量多西环素可起到调节宿主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全身应用米诺环素亦可起到调节宿主免疫炎症反应作用。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为前列腺素,抑制炎症细胞释放前列腺素等作用,抑制牙槽骨吸收,理论上对牙周炎治疗有效。目前关于NSAIDs用于治疗牙周病的大样本临床对照研究尚少,这类药物的副作用也不容忽视,仍需进一步观察及评估。牙周炎是一种炎症相关性疾病,临床和组织学观察以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参与牙周炎发生发展。一些补体特异性药物已经在临床试验中用于其他炎症性疾病治疗,其中C5aR抑制剂PMX-53能抑制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他口腔微生物的过度生长,且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它和其他潜在的补体靶向药物在将来有望成为牙周炎的辅助治疗手段。然而,宿主免疫反应调节药物通常仅被推荐作为治疗牙周炎的最后手段。

4.2.3中药

根据中医理论,用于治疗牙周病的中药主要由补肾、滋阴、凉血等成分所组成。目前应用于牙周病治疗的主要有各种不同成分的中成药制剂、中草药方剂、局部应用制剂、中草药提取物等。孟凡利等研究发现,对中老年慢性牙周炎治疗过程中,以古方六味地黄丸为基础的补肾固齿丸配合牙周基础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牙周基础治疗组,可能与其能促进牙槽骨新骨形成、降低炎症因子有关。童钰鑫等通过系统评价,结果显示黄芩类制剂局部应用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在降低PD、改善牙龈出血及细菌学指标方面,疗效优于单纯基础治疗,未出现明显临床不适,而对于AL的改善则有待观察。有研究发现,基础治疗加翻瓣术后,在病损区植入黄芪粉末,与单纯基础治疗加翻瓣组相比,PD、CAL改善有显著性差异,认为黄芩类制剂局部辅助慢性牙周炎的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马玥等进行体外实验,发现适宜浓度的丹酚酸B(中药丹参主要活性成分)能有效促进人牙周膜细胞成骨分化。陈利娇等研究表明,中药黄芩提取物黄芩素能促进人牙周膜细胞的骨向分化能力,具有辅助牙周再生治疗的潜能。中药作为牙周病治疗中的一种辅助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发掘。

5.激光

口腔科常用的激光按工作介质可分为三类,一是气体激光,如CO2激光;二是固体激光,如铒,铬:钇-钪-镓-石榴石激光(erbium,chromium:yttriumscandium-gallium-garnet laser,Er,Cr:YSGGL,又称水激光)、钕钇铝石榴石激光(neodymium:yttrium-aluminium-garnet laser,Nd:YAGL)和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erbium-doped:yttrium,aluminium-garnet laser,Er:YAGL);三是二极管激光(gallium-aluminum-arsenide diode laser)。光动力疗法(photo dynamict herapy,PDT)是用光敏药物和激光活化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方法,其作用原理是光敏剂(如甲苯胺蓝、亚甲蓝)能够首先被组织中的细菌吸收,在接受可见光照射后产生游离氧或自由基,具有细胞毒性,从而杀灭细菌。

对激光的研究表明其具有选择性减少生物膜环境、去除牙结石和中和内毒素、去除龈沟上皮以利于再附着和降低袋深、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刺激效应等作用。激光的应用可以减轻疼痛、降低牙本质敏感、减少出血等,患者舒适度较高。一项循证医学研究表明,在PD≤5mm的慢性牙周炎患者中,二极管激光(800~980nm)辅助SRP比单独SRP疗效更好。Saglam等研究发现,Er:YAGL和Nd:YAGL联合治疗慢性牙周炎,3个月后与基线相比临床参数显著改善,在≥7mm的深袋激光组平均PD和CAL分别为2.62、2.25mm,SRP组分别为3.25、2.91mm,激光组相对改善更多。Kelbauskiene等研究发现,使用Er,Cr:YSGGL辅助SRP与单独SRP相比,3个月后颊舌侧PD降低分别为2.03、1.96mm,SRP组为0.99、0.94mm,激光组在改善PD方面更有效;该作者另一项为期1年的研究发现,以轻到中度牙周炎患者的单根牙为研究对象,1年后Er,Cr:YSGGL辅助SRP组平均PD为2.75mm,CAL为2.8mm,SRP组PD为3.31mm,CAL为3.4mm,激光组优于SRP组。

Gupta等发现,使用Er,Cr:YSGGL辅助SRP的闭合清创术与传统开放翻瓣清创术相比,基线后6个月CAL降低相似,激光+SRP组与翻瓣组相比,PD平均为4.47、3.33mm,牙龈退缩平均为1.60、2.93mm,牙龈指数治疗前后差值分别为0.52、0.95,改良龈沟出血指数差值分别为0.53、0.85,尽管翻瓣组在降低PD、牙龈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方面更有效,但激光+SRP组因其牙龈退缩较少,在前牙美学区或许可以替代传统翻瓣术。多位学者认为,使用Er,Cr:YSGGL多次照射可延迟牙周袋内壁上皮愈合,去除牙周袋外壁游离龈缘下5mm宽牙龈上皮可延迟牙龈上皮向袋内壁方向迁移,延迟长结合上皮愈合,使牙周膜细胞优先占领根面,以利形成新附着。

多项循证研究结果表明,激光辅助的SRP与单独SRP相比,短期临床观察指标差异有显著性,长期临床结果改善并无明显优势。尽管有大量临床试验研究激光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然而由于激光波长、使用时参数等不同,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任何特定波长的激光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激光在牙周治疗中的有效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6.小结

重度牙周炎治疗较复杂,通常需要非手术治疗、牙周手术及多学科联合治疗,且预后判断较困难。随着牙周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技术层出不穷,新药物、新技术、新器械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其效果仍需大样本长期临床研究评估。

消退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消退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当牙周组织受到菌斑微生物的入侵时,不仅可直接损害牙周组织,还可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促炎介质如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8、前列腺素等大量释放,并在这些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刺激骨的吸收和诱导组织降解,最终造成牙周组织破坏。

消退素是一种新型内源性抗炎和促炎症消退介质,其不仅能通过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募集和移行而促进中性粒细胞的清除,同时还能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和增强吞噬细胞的功能,从而起到促进炎症消退的作用。此外,消退素还具有预防骨吸收,诱导骨重建,减缓肿胀,减轻炎性疼痛等生物学作用。本文就消退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消退素的分类与合成

消退素主要分为E类(resolvin E,RvE)和D类(resolving D,RvD)。E类消退素(包括RvE1和RvE2)来源于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在血管内跨细胞中由阿司匹林乙酰化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5-脂加氧酶(5-lipoxygenase,5-LOX)催化合成。D类消退素来源于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共有8种,分别为RvD1~RvD4、AT-RvD1~AT-RvD4;其中RvD1~RvD4为炎症消退过程中的自然产物,由15-脂加氧酶(15-LOX)参与催化合成,而AT-RvD1~AT-RvD4则需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同时存在时才能合成,即阿司匹林乙酰化COX-2参与催化,称为阿司匹林触发的RvD(aspirin-triggered Rv D,AT-RvD)。

2.消退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

2.1消退素对牙槽骨的保护作用

Hasturk等通过丝线结扎法诱导新西兰大白兔下颌第二前磨牙牙周炎模型,并每周3次局部应用RvE1,6周后通过形态测定分析和影像学观察发现,RvE1能显著抑制牙槽骨的吸收;组织学观察发现,牙槽骨周围的破骨细胞(OC)数量明显减少、软组织炎症明显减轻。此后,Hasturk等又对RvE1与前列腺素2(PGE2)、白三烯(LTB4)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RvE1除能减少牙槽骨的OC数量外还能促进成骨细胞活跃,并具有促进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再生的作用。

LeeCT的研究也发现,RvE1具有骨保护作用和抑制炎症因子的功能。然而,RvE1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还是通过调节相关炎症因子而达到调节骨代谢的作用尚不明确。Herrera等通过体外研究发现,RvE1可直接与OC表面的BLT1受体结合,并通过减少NF-κB的p50亚单位的核易位或Akt的磷酸化途径而抑制OC的分化成熟,从而减少骨的吸收。Yuan等报道,ResolvinD1(RvD1)也同样具有较强的抑制破骨细胞分裂的作用,但与RvE1的作用机制可能有差异。而Gao等的研究则发现,RvE1可直接作用于骨组织的chemR23受体,从而调节OC的分化并诱导骨的重建。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和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是来源于成骨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调节OC分化的介质,其中RANKL是OC分化的主信号,而OPG则能拮抗RANKL。

据此Gao等认为,RvE1能通过促进OPG的表达而影响体内RANKL/OPG的比率,并进而抑制OC的分化,减少OC数量和骨吸收;但对于骨的再生,RvE1并不能直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而可能是通过调节OPG的表达而起间接作用。

2.2消退素与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是牙周病、尤其是慢性牙周炎病变区或活动部位最主要的优势菌,也是目前公认的牙周致病菌。该菌能阻断防御反应的关键步骤,如抑制白细胞的贴壁及其向血管外游走等。此外,牙龈卟啉单胞菌或其脂多糖还能抑制多种白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从而逃避或抑制宿主对细菌的先天性免疫反应,并释放大量的毒力因子。Dornelles等将牙龈卟啉单胞菌脂多糖注入鼠爪诱发炎症,并分别比较了地塞米松、英夫利昔单抗、RvE1对其炎症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3者对炎症水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以RvE1最显著;RvE1对TNF-α及髓过氧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抑制作用也优于另两者(该实验未发现英夫利昔单抗对TNF-α和MPO有显著抑制作用)。Khaled等的研究则发现,RvD1能减轻牙龈卟啉单胞菌上清液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的细胞毒性,并显著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上清液处理HGFS后GRO、MCP-1、TGF-β1等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提示,RvD1可能会降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发牙周炎症的能力。

Herrera等在研究RvE1对野生型大鼠、糖尿病大鼠、过表达RvE1受体大鼠及过表达RvE1受体糖尿病大鼠的作用时发现:野生型大鼠组、过表达RvE1受体大鼠组和过表达RvE1受体糖尿病大鼠组的中性粒细胞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吞噬作用均显著优于糖尿病大鼠组;以上实验结果说明,糖尿病大鼠的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而RvE1则可以修复中性粒细胞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吞噬功能。该结果提示,当存在免疫应答缺陷性糖尿病和牙周病时,应用相关激动剂有可能改善其免疫应答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3消退素的促炎症消退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消退素具有抑制白细胞的浸润和移行、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并促进其清除、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等作用,从而达到抗炎和促炎症消退作用。消退素对炎性疾病,如哮喘、脓毒症及视网膜病变等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抗炎和促炎症消退的作用。由于牙周炎属于多种炎症介质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消退素也有可能通过上述机制而促进其炎症的消退。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Loc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LAP)是牙周炎的类型之一,与普通慢性牙周炎不同,LAP多表现出异常的PMN功能亢进、趋化失调、吞噬异常,因而无法清除入侵的细菌。

在LAP患者的外周血循环中,血小板、PMN、单核细胞等均表现出功能亢进,且血小板-白细胞凝集物增加,吞噬细胞的功能减弱。有研究发现,RvE1不仅能抑制LAP的PMN功能,而且还能修复吞噬细胞的吞噬缺陷。提示,RvE1可能具有改善和调节LAP患者免疫应答的作用,并由此而达到治疗效果。而Damgaard等通过对10名LAP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体外研究,未发现RvE1对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及TNF-α、IL-6、趋化因子8(CXCL8)、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等炎症因子水平有影响,仅在无红细胞组中对ROS的形成有抑制趋势。

3.其他

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与炎性疾病相关,而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性疾病,可以促进动脉粥样板块的形成。动物研究发现,口腔局部应用RvE1不仅能减轻牙周炎症,还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板块的形成,同时还可减少全身C反应蛋白的水平。

综上所述,消退素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不仅在炎症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强抗炎作用,还在牙周炎动物模型中表现出对牙周组织的保护及促重建作用。因此,人工合成消退素有望成为具有开发前景的抗炎新药,并应用于牙周病及其他炎性相关疾病。

来源:马飞,唐彩金,曾启新.消退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7(12):733-735+720.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1. 牙周病基础治疗

1.1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频次和方法

龈下刮治疗方法和根面平整治疗方法,主要是指使用龈下刮治器械对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结石进行去除。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来确定治疗的频率和次数,可以进行一次性刮治或是进行分区刮治,手工刮治和超声刮治是常用的刮治方法。

1.1.1 SRP的频次

在使用SRP治疗使,是将患者的口腔进行分区处理,可以分成四个区也可以分成六个区,每个星期对一个区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需要四至六个星期完成治疗。在进行机械性刮治三至七天后细菌可以再次生长和定植。对全口腔进行一次性牙周治疗,主要是可以使牙周袋内的细菌在短期内不再生长,有效的降低再次感染的可能性同时可以使感染的周期变长。

很多专家在对一次性牙周治疗方法、对慢性牙周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后,并将七篇和十二篇研究结果进行临床的试验,再进行三个月至半年的回访。在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后可知,牙周病在使用一次性治疗后的效果要好于分区刮治但是其治疗的范围较小。在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时我们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禁相同。有大部分专家认为,在对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考虑病人所选择的治疗方法,然后在对医生的实际技术和所获得的效益等进行考量。在近些年来,又有一部分专家对分区治疗和一次性牙周治疗的临床表现和感染的周期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对探疹的深度和出血量等临床表现和指标的改善上,还是对牙周治病菌的控制能力上,一次性牙周治疗和分区治疗的效果统计学差异不明显。

1.1.2 SRP的方法

在对牙周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目前最常使用的方法是手用器械进行SRP,在对根面和后牙进行治疗,由于位置和形态比较特殊,所以在使用手术器械进行治疗时治疗的角度回给治疗者带来一些麻烦,比如,不能连贯的进行治疗、达不到预期治疗的效果、会给患者带来不舒服的感觉、手术后牙根面会变得比治疗前敏感等。超声刮治的方法主要的优势有,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对牙根部进行更好的清理,这种方法也是目前经常使用的方法。

在进行临床治疗后可使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的改善,例如,PD、BOP、菌斑指数和细菌的再生时间,在临床研究中超声龈下刮治法与手工刮治法在对比后物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在治疗中超声龈下治疗可以直接达到病灶部位,使治疗变得更准确。在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对中度牙周炎治疗的过程中,超声器械可直接到达牙周袋底部的0.78毫米处,在治疗的效果上要好于手工刮治法。在对牙菌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超声刮治法可以明显的将螺旋体和可动菌的数量减少。

1.2 松牙固定术

在进行牙周病治疗时,对牙齿松动的治疗时治疗的关键。在对医学著作进行考证后,大多数牙科医生都认为在治疗牙齿松动时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牙周加板固定法,这种方法在对中度牙周病治疗的过程中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牙周板在使用的时间上可以分为临时使用和终生使用,在治疗时一般先使用临时的牙周板对已松动的牙齿进行固定,我们较长用的是纤维加强复合树脂加板、不锈钢丝联合复合树脂加板或是Super-Bond粘合剂。在对牙周病进行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后应继续观察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复查后病人的情况得到较好的控制后,可以用将临时性加板换可成终生使用的夹板,夹板的类型主要包括可摘取式固定夹板、人工牙冠套筒。

2. 药物治疗

2.1 抗生素类药物

2.1.1 局部用药

在对牙周病进行治疗时,对口腔局部治疗时可使用局部冲洗、含漱口水、涂布或是缓释等方法。在现在我们常使用的洁牙机可以将药品进行直接的放置,在进行超声龈下治疗的同时间药直接送达到患处进行冲洗,并可以持续给药,在一定的程度上使超声治疗的效果提升了,并达到患者所需的治疗效果。

2.1.2 全身用药

在对牙周病进治疗时,使用全身用药的主要的原因是对全身系统疾病进行治疗,比如说,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风湿性心脏病和人工瓣膜植入的病人,或者是在进行基础治疗时效果不明显的患者,还有就是在治疗中极易引起感染的病人。在临床治疗中主要使用的是含有硝基咪唑类的药物,具体的药品有:替硝锉、甲硝唑和奥硝唑;还可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具体的药品有:多西环素、四环素和米诺环素;在治疗中青霉素类药物也是常使用的,具体的药品有: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治疗中也较常使用,具体的药品有:罗红霉素、螺旋霉素和阿奇霉素。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是联合用药的方式来巩固治疗的效果,可以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2.2 免疫调节类药物

2.2.1 多西环素和化学修饰性四环素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使用SPR治疗时,可以使用多西环素和化学修饰性四环素进行辅助性的治疗,使用的方法是每日两次,每次使用二十毫克,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病痛。

2.2.2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通过阻断花生四烯酸转变为代谢的途径。在临床中常使用的药物有布洛芬、吲哚美辛等。牙周炎的病理变化主要体现在牙槽骨吸收,在牙周病发生病变和牙槽骨的吸收时可以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前列腺素。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前列腺素的分泌,可以使用NSAID,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牙周病进行治疗;但是这类药物也有一定的缺点,在临床上较少使用,需要在临床上对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2.2.3 阿齐霉素

阿奇霉素中的主要成分是十五元环内脂类抗生素,可以有效的治疗中重度牙周病。(1)其主要的优点是使用的疗程短并可以有效的对抗革兰阴性菌;(2)阿奇霉素可以更好的长期的起到抗炎的作用。巨噬细胞的变态反应是导致牙周病患病的主要原因,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主要是因为细菌产物和脂多糖对巨噬细胞的刺激,阿奇霉素在治疗牙周病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3)阿奇霉素对牙周组织进行治疗时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帮助牙周组织的重建。阿奇霉素可以很好的控制免疫系统功能,但是如果服用小剂量多西环素,长期服用会给病人带来不良的反应,效果没有阿奇霉素明显。

3. 新技术辅助牙周病治疗

3.1 牙周内镜

在对牙周病进行治疗时,目前临床常使用的是老旧的SPR,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对牙周袋内进行治疗时,一般都是盲法操作,在对牙菌斑和牙石进行清理后,没有办法对是否清理干净没有进行准确的判断,在操作的过程中医生对技术的娴熟程度和治疗的经验都可以影响到治疗的结果。在使用牙周内径技术后,可以使治疗者更准确的对龈下刮治的位置进行确定。牙周内镜可以多角度、多方位的对牙周袋进行直观的影像观察,操作人员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使用龈下刮治法对牙周病进行根治,在对牙石进行清理时,所得到的效果要好于之前所使用的SPR。在对牙周病进行治疗时,被治疗者可以避免牙龈被切开的疼痛,不用进行麻醉,这也规避了患者因使用麻药所带来的风险和对牙龈组织的伤害。

3.2 激光治疗

在临床中,治疗牙周病所使用的激光治疗的方法,激光治疗的种类主要有CO2激光、半导体二极管激光、铒:钇-铝石榴石激光和铒、钕:钇-铝石榴石激光、铬:钇-钪-镓石榴石激光等。使用CO2激光、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和Nd:YAGL治疗后,可以有效的治疗牙周病,改善口腔内的环境,如果将其直接作用到牙根面可以有效的去除牙面的菌斑但是会引起根面发热受到损伤。使用Er:YAGL激光技术,可以将牙面上的牙菌斑有效的去除并改善口腔内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在进行治疗时可以减少对口腔内组织的伤害,在治疗中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在临床中的效果还不能确定。通过相关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临床中使用激光治疗,只使用SRP进行牙周病治疗的效果没有通过Er:YAGL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好。在对治疗结束后的患者进行回访后,可以发现老旧的机械治疗方法和Er:YAGL治疗的疗效方法无明显差异。还有专家通过研究后发现,在对牙周病进行治疗时,使用超声仪器的治疗效果要好于激光治疗。如果将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

3.3 光动力疗法

在现代对牙周病进行治疗时,单独的或是辅助的使用SPR的光动力治疗方法,被运用到实际的牙周病的治疗过程中。在波长达到要求的时候,对多种致病微生物进行去除的过程中,使用低功率激光的光敏治疗会起到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菌因长期使用药物而产生的抗药性。有的专家讲七篇RCT的平行设计进行了综合分析,在进行分析后可知使用PDT对牙周病进行治疗时只能起到简短的治疗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更加关注,在对牙周病治疗的过程中,牙周非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在对牙周病的基础治疗中可以起到非常中的效果并可以很好的根治牙周病,在进行临床治疗时非手术治疗方法在对牙周病治疗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并使用。

来源:刘艳.牙周病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7,4(17):11-12+14.

细数牙周炎相关“罪状”


细数牙周炎相关“罪状”

核心提示:关注口腔健康,请和梅斯医学小编一起来细数牙周炎的“罪状”。

牙周炎,牙周炎危害,细数牙周炎相关“罪状”

细数牙周炎相关“罪状”

关注口腔健康,请和梅斯医学小编一起来细数牙周炎的“罪状”。

【1】J Periodontol:高血清总胆固醇也会影响牙周炎的发生

临床研究已经表明,血脂可增加白细胞的活性。本研究旨在探究高血清总胆固醇(STC)是否与牙周炎的发生相关。

研究共纳入来自2011-2012年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研究的1061名参与者,均已接受牙周检查和STC实验室测试。为了检测高STC对牙周炎的影响,计算比值比,校正年龄、性别、教育、收入、吸烟、糖尿病、体重指数和钙的水平。

结果发现高STC和牙周炎之间具有明显地关联。STC为200-239毫克/分升的参与者牙周炎的发生率为STC正常的参与者(≤199毫克/分升)的1.67倍(95%可信区间[CI]:1.13-2.47); STC≥240毫克/分升的参与者牙周炎的发生率为STC正常的参与者的2.22倍(95% CI:1.27-3.87)。

该研究发现,STC和牙周炎的发生之间呈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为探究牙周炎潜在的危险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高的STC水平可作为牙周炎发生的一个潜在的危险因素;然而,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究STC水平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并建立因果和定向关联。

【2】Neurologia:牙周炎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之间呈正相关

牙周病和老年痴呆症是非常普遍的,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多个研究表明牙周炎和老年痴呆症之间具有关联,但是,这些研究的异质性较大,由此可能会影响对二者关联机制的理解以及结果的对比。本文旨在对二者关联的研究做一系统回顾.

研究人员共检索了22项研究,其中大部分为回顾性研究。分析各种方法学变量,包括研究人群,牙周炎的诊断,老年痴呆症的定义,校正后的变量,以及结果。可能影响这两种疾病进展和相互作用的不同致病原机制也进行了分析。

虽然现有的证据表明,牙周炎和老年痴呆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是二者关联的强度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则尚未确定。

【3】J Periodontol:牙周炎与肝病的发生也有关联?!

牙周炎引起的损害不仅影响牙周组织,还可加重多种疾病的严重程度,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和肝脏疾病。本研究旨在探讨诱发性牙周炎及其诱导的全身效应对肝脏造成的损害之间的关联。

将20只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牙周炎组。检测的指标包括牙周组织方面的牙龈出血指数(GBI),牙周探诊深度(PPD),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牙槽骨丧失(ABL);牙龈组织和肝脏的组织病理学检查;肝细胞中神经/胶质抗原2表达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肝脏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浓度,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GBI, PPD, MPO, ABLs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牙周炎的发展。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小泡性脂肪变性显著增加伴随 NG2+ 周细胞显著减少。牙周炎组肝脏GSH显著降低,MDA升高。

总而言之,该研究结果发现了诱发性牙周炎与肝组织改变之间的关联,如小泡性脂肪变性,这可能是由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物增加引起的。表明,在大鼠中周细胞的减少与结扎诱发的牙周炎性肝脏疾病相关。

【4】J Clin Diagn Res:即使经过治疗伴糖尿病的牙周炎患者其内脂素的水平仍很高

内脂素是一种新的脂肪细胞因子,与慢性牙周炎与2型糖尿病独立相关。本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健康受试者及牙周炎伴或不伴有可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经牙周非手术治疗后其龈沟液中内脂素的水平。

研究共纳入42名参与者,等比分为1组(健康组),2组(系统健康的慢性牙周炎患者),3组(慢性牙周炎伴有可控制的T2DM者)。基线及随访1个月时记录临床参数,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内脂素的水平。采用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和Tukey多态事后比较分析。皮尔森相关系数用于相关性分析。

结果,糖尿病伴牙周炎组内脂素的水平最高。牙周非手术治疗后1个月内脂素的水平显著降低,但是即使在这个时期糖尿病患者的内脂素水平仍是最高。

总而言之,该研究表明,即使是经牙周非手术治疗,牙周炎伴糖尿病的患者其内脂素的水平均为最高。2型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病的风险更高。

【5】Nutrients:过度摄入绿茶可增加牙周炎的发病风险

本研究旨在评估绿茶消费量与牙周炎之间的关系。

研究数据来源于2008年至2010年期间进行的韩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定义社区牙周指数等于3为中度牙周炎, 4则定义为重度牙周炎组,最后共纳入了16726名研究对象。

结果发现,每天绿茶的摄入量少于1杯与韩国成人牙周病的患病率下降有关。绿茶的摄入量与牙周病之间的关联存在各种潜在的混杂因素,如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运动,代谢综合征,每天的刷牙频率,其他产品的应用,每年的牙科检查次数,糖尿病,高血压,及白细胞计数。当以绿茶饮用频率2次/周≤x<7次/周的参与者为参考时,不饮用绿茶的参与者校正后的比值比和95%可信区间为1.360(1.156,1.601)。然而,每天饮用1次或多次绿茶可增加中重度牙周炎的患病率。

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在韩国成年人群中,绿茶的过度摄入或是其牙周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6】Int Heart J:牙周炎可加重马方综合征患者的主动脉窦扩张程度

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MFS)为一种遗传性全身结缔组织疾病,为fibrillin-1突变所导致。虽然MFS患者牙周炎和主动脉疾病的发生风险很高,但是目前为止还未有研究明确表明这些疾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为了探究并明确这些疾病之间的关联,本研究评估了MFS患者的口腔状况和主动脉窦(SoV)。

研究共纳入了就诊于东京大学医院的33名MFS患者。将其分为两组;MFS患者伴有高度扩张(直径≥39毫米)SoV组(高度扩张组,n =18)和MFS患者伴有轻度扩张(<39毫米)SoV组(轻度扩张组,n = 15)。对所有参与者进行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及全口临床评估,包括牙齿数目、牙周袋深度(PPD),探诊出血(BOP),和社区牙周指数(CPI)。

结果发现,与轻度扩张组患者相比,高度扩张组患者的BOP率更高。此外,高度扩张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转化生长因子-β的水平通常越高。

总而言之,该研究发现牙周炎可能会恶化MFS患者的SOV扩张程度。

【7】PLoS One:摄入过多的咖啡或可促进牙周炎的发生

本研究旨在使用全国代表性的数据来评估咖啡的摄入与牙周炎发生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来源于韩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所纳入的研究对象要求年龄大于19岁,咖啡的消费没有漏失值且结果变量没有漏失值,最后共纳入16730名研究对象。社区牙周指数大于或等于3则被定义为牙周病。

结果发现,男性牙周炎患者的咖啡消费量明显较高。牙周炎患者的百分比的比值比似乎随着咖啡的摄入增加而上升。男性参与者每月饮用咖啡≤1次,1次/月<X≤3次/周,3次/周<< x≤6次/周,每天1次,每天2次,≥3次/天,校正后的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分别为1,1.131(0.792-1.617),1.161(0.857-1.573),1.053(0.805-1.379),1.299(1.007-1.676),和1.458(1.141-1.862)。

总而言之,咖啡的摄入可能是韩国成人男性牙周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减少咖啡的摄入或有益于男性的牙周健康。

牙周炎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牙周炎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什么牙周炎?

牙周炎是侵犯牙龈和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是一种破坏性疾病。牙周炎的主要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及袋壁的炎症,牙槽骨吸收和牙齿逐渐松动,它是导致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

牙周炎多因菌斑,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咬创伤等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同时使菌斑堆积加重,并由龈上向龈下扩延。由于龈下微生态环境的特点,龈下菌斑中滋生着大量毒力较大的牙周致病菌,如牙龈类杆菌,中间类杆菌,螺旋体等,使牙龈的炎症加重并扩延,导致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造成牙周炎。

如何治疗牙周炎?

治疗牙周病的目的,在使牙周组织恢复到健康状态。即牙龈的形态、颜色、附着关系都正常,没有病性龈袋或牙周袋、牙齿稳固或松动度明显减小、咬合功能协调、没有明显的创伤并保持正常的咀嚼功能。

牙周炎治疗原则有以下几点:

1、做完善的牙周检查,全景片,龈下刮治,一个月后复查牙周袋,不行重复一次,再不行,牙周手术,翻瓣新附着。

2、牙周基础治疗:菌斑控制,洁治术,龈下刮治术,创伤性合及食物嵌塞性合的治疗,松牙固定术。

3、YAO物治疗:全身抗菌类,调节宿主防御反应的YAO物。局部含漱YAO物(氯已定),涂布YAO物,冲洗YAO物。

4、根管治疗是牙髓病的治疗,只有当牙周炎比较严重,有深牙周袋形成造成逆行性牙岁炎时才需将患逆行性牙随炎的患牙进行根管治疗

牙周炎治疗的注意事项:

淡盐水漱口,食后必漱,漱口液反复在口内鼓动,以减少致病菌在口内存在。选用保健牙刷和YAO物牙膏,运用正确刷牙方法。晚间必刷牙。少吃辛辣食物,注意口腔卫生。

牙周炎专栏:复合性牙周炎简述


复合性牙周炎是人们需要了解的口腔内科常识,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知识如下:

复合性牙周炎指单纯性成人牙周炎伴有较明显的牙合创伤者,牙合创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单纯的牙合创伤不会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及形成牙周袋,但当牙周炎伴有牙合创伤时,可加速和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因此感染是复合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因,牙合创伤是辅加因素。复合性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单纯性牙周炎相同,如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龈炎性肿胀及出血、牙齿逐渐松动等。但由于本病合并有较明显的牙合创伤,使牙周炎较为严重,因而具有一些其他特征:牙周袋窄而深,且较局限;牙槽骨的吸收多种多样,但主要为垂直吸收;牙齿松动度超过牙槽骨吸收的程度;牙龈不对称的退缩,出现龈裂、缘突,龈裂长度不等,可长达5~6mm,多见于前牙唇侧,缘突为龈缘的环形增厚,如救生圈状围绕牙颈部;可有孤立的后牙根分叉区病变;牙齿由于磨耗不均匀,可在牙尖或牙合面出现磨耗小平面;无龋的牙齿可出现牙牙合病变、根尖周炎。另外,本病还可出现牙齿隐裂、牙根吸收等症状,并多伴有磨牙症、紧咬牙、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单纯性牙周炎


疾病概述

单纯性牙周炎是指主要由局部因素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以35岁以后较为多见,故又名成人牙周炎。常由龈炎进一步发展而来,如龈炎未能及时治疗,炎症可由牙龈向深层扩散到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而为牙周炎。由于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而易被忽视,待有症状就诊时往往已较严重,甚至已不能保留牙齿。因而必须加强宣教,使患者早期就诊和及时治疗。

病因病理

1.菌斑是指粘附于牙齿表面的微生物群,不能用漱口、水冲洗等去除。

2.牙石是沉积在牙面上的矿化的菌斑。牙石又根据其沉积部位和性质分为龈上牙石和龈下牙石两种。

1)龈上牙石位于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直接看到。在牙颈部沉积较多,特别在大涎腺导管开口相对处如上颌磨牙的颊侧和下颌前牙的舌侧沉积更多。龈上牙石中无机盐的主要来源是唾液中的钙、磷等矿物盐。

2)龈下牙石位于龈缘以下、龈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方能知其沉积部位和沉积量。龈下牙石在任何牙上都可形成,但以邻面和舌面较多。龈下牙石主要是龈沟液和渗出物提供矿物盐。

牙石对牙周组织的危害,主要是它构成了菌斑附着和细菌滋生的良好环境。牙石本身妨碍了口腔卫生的维护,从而更加速了菌斑的形成,对牙龈组织形成刺激。

3.创伤性咬合在咬合时,若咬合力过大或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合力,致使牙周组织发生损伤的咬合,称为创伤性咬合。创伤性咬合包括咬合时时的早接触、牙合干扰、夜间磨牙等。

4.其他包括食物嵌塞、不良修复物、口呼吸等因素也促使牙周组织的炎症过程。

临床表现

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患者常只有激发生性牙龈出血或口臭的表现,与龈炎症状相似。检查时可见龈缘、龈乳头和附着龈的肿胀、质松软,呈深红色或暗红色,探诊易出血。随着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出现下列症状:

牙周袋形成:由于炎症的扩展,牙周膜被破坏,牙槽骨逐渐吸收,牙龈与牙根分离,使龈沟加深而形成牙周袋。可用探针测牙周袋深度。X线检查时可发现牙槽骨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如图2~6。

牙周溢脓:牙周袋壁有溃疡及炎症性肉芽组织形成,袋内有脓性分泌物存留,故轻按牙龈,可见溢脓。并常有口臭:

牙齿松动:由于牙周组织被破坏,特别是牙槽骨吸收加重时,支持牙齿力量不足,出现牙齿松动、移位等现象。

此时患者常感咬合无力、钝痛,牙龈出血和口臭加重。当机体抵抗力降低、牙周袋渗液引流不畅时,可形成牙周胀肿。此时牙龈呈卵圆形突起,发红肿胀,牙齿松动度增加,有叩痛。患者感局部剧烈跳痛,有时同时出现多个部位的脓肿,称多发性牙周脓肿。此时患者可有体温升高、全身不适,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等症状。

诊断和鉴别

单纯性牙周炎亦称边缘性牙周炎。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由慢性龈炎发展而来。单纯性牙周炎在病因上,基本上与单纯性龈炎相类似。但病损的范围和程度更甚。

1.病史常有龈炎病史,30-40岁后发病率增高,并逐渐加重。

2.牙龈色泽、形态与龈炎相似,附着龈水肿,点彩消失。

3.探查时可见牙周附着丧失,形成牙周袋,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严重时形成牙周脓肿。

4.局部可有菌斑、牙石、食物嵌塞或不良修复体等因素存在。

5.可用牙周指数(PI)、牙周病指数(PDI)等确定牙周组织的破坏程度。

6.X线片可见牙槽骨呈不同程度的吸收。严重时出现牙齿松动和咬合关糸紊乱。

7.同时存在咬合创伤因素时称复合性牙周炎检查可见早接触、错合、前伸或侧合运动的合干扰、过度磨损等现象。

治疗

局部治疗

1.针对局部刺激因素,可作龈上洁治术或龈下刮治术,必要时调整咬合、消除食物嵌塞和纠正不良修复物等。

2.牙周袋的处理:牙周袋溢脓时,可用1~3%过氧他氢液冲洗,袋内置10%碘合剂或螺旋霉素、灭滴灵等药膜。在去除局部因素后,浅袋可用碘酚液烧灼。较深的袋需作牙周手术,以消除牙周炎。牙周袋深达根尖、牙齿松动明显时可考虑拔除。

3.松牙固定,经上述治疗后,炎症虽已消除,但牙齿仍松动者,可作暂时性或永久性的牙周夹板以固定松动的牙齿。

4.牙周脓肿的处理:脓肿已局限时,可切开引流。牙周袋也应同时作冲洗、上药膜或碘甘油等。

全身治疗

主要是增强全身抵抗力并积极治疗与牙周炎有关的系统性疾病。发生牙周脓肿时,全身反应较重的患者,应口服有关抗菌药物控制感染,并注意休息。

中医辩证论治。

祖国医学对牙周病的认识早有记载,并着重辩证论治。如:

1.肾阴虚型:宜滋阴补肾,用六味地黄汤加减。

2.肾阳虚型:宜温补肾阳,用附桂地黄丸加减。

3.胃经实火型(牙周脓肿):宜清胃泻火,用清胃汤加减。

总之,牙周炎的治疗是由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来完成的。为了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应进行口腔卫生的宣教,定期复查,必要时再予以适当的治疗,如刮除菌斑、牙石或药物治疗等。

牙周病的禁忌症与并发症


牙周病的禁忌症与并发症

1.禁忌症

牙周病患者,口腔卫生习惯较差或好发龋的患者。患全身疾病如甲亢、糖尿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一般不宜接受正畸治疗,严重营养不良者和孕期妇女也不宜正畸。

2.并发症

(1)牙釉质脱矿及龋病:正畸过程中由于口腔内多了许多矫治装置,因此如果还依照平日的清洁习惯就会遗漏许多不易清洁的地方,因此造成牙齿表面不可逆的脱矿(牙齿表面变成白垩色),严重的还可能发生龋病(虫牙)。

(2)牙周组织损坏:牙齿移动及牙周组织的改建需遵循一定的生物力,不正确的矫治力可能会造成牙周组织的永久损伤。

(3)牙根吸收:正畸治疗涉及牙根周围的牙槽骨缓慢改建,在过程中牙槽骨周围成骨及破骨细胞活动旺盛,因此牙根或多或少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吸收程度常因牙齿需要移动的距离而递增,但一般来说,只要遵循正确的生物力对牙齿进行加力,牙根吸收的程度不会对牙齿的稳定度产生影响。但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在极少数情况下,牙根可能出现特异性吸收,进而造成牙齿松动或脱落。

(4)黏膜溃疡:矫治初期,粘膜在与正畸托槽接触后有时会发生溃疡。治疗中有时因为结扎丝或弓丝末端的刺激也会发生溃疡。但一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都能够自行缓解。

(5)正畸疼痛与牙体松动:在正常情况下,每个牙都有一定的生理动度以便缓冲咀嚼压力,防止牙齿受创伤。在做牙齿正畸治疗时,牙齿松动度增加,这是正常反应。不过这种牙齿正畸的副作用是可以恢复的。牙齿要移动时需要牙槽骨和牙周膜重建,这主要是因为牙齿是靠牙周膜固定在牙槽骨里的,这样牙齿就会变松动。但牙齿矫正到正常位置停止移动后,牙齿能够通过自身的修复能力便牙周膜重新附着而变稳固,不会发生永久性的损伤。所以,如果临床上发现牙齿松动度太大,应暂停加力,让其恢复段时间后继续加力。

(6)牙髓反应:在牙齿正畸的治疗初期,牙髓内产生轻度的、暂时性的炎症反应,表现为患者在家里的头几天内有疼痛或不适感,但实验证明,这种影响是没有临床意义的。这也是牙齿矫正的副作用之一,不过是暂时的。

牙周炎专栏:侵袭性牙周炎的有效疗法


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侵袭性牙周炎的有效疗法,牙科吧编辑为您搜集整理了侵袭性牙周炎的有效疗法信息,供您参考。

1.早期治疗,防止复发

本病常导致患者早年失牙,因此特别强调早期、彻底的治疗,主要是彻底消除感染。治疗原则基本同慢性牙周炎,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多数患者对此有较好的疗效,治疗后病变转入静止期。但因为细菌可入侵牙周组织,单靠机械刮治不易彻底消除入侵的细菌,有的患者还需用翻瓣手术清除组织内的细菌。本病治疗后较易复发,因此应加强定期的复查和必要地后续治疗。根据每位患者菌斑和炎症的控制情况,确定复查的间隔期。开始时约为每1-2个月一次,半年后若病情稳定,可逐渐延长。

2.抗菌药物的应用

本病单纯用刮治术不能消除入侵牙龈中的细菌,残存的细菌容易重新在牙根面定植,使病变复发。因此主张全身服用抗生素作为洁治和刮治的辅助疗法。近年来主张在龈下刮治后口服甲硝唑和阿莫西林,二者合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调整机体防御功能

吸烟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患者应戒烟。

4.综合治疗

在病情不太重而有牙移位的患者,可在炎症控制后,用正畸的方法将移位的牙复位排齐,但正畸过程中务必加强菌斑控制和牙周病情的监控,加力也宜轻缓。

上文关于“侵袭性牙周炎的有效疗法”的文章由牙科吧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纠错 责任编辑:花花

什么是复合性牙周炎?


什么是复合性牙周炎?

复合性牙周炎指单纯性成人牙周炎伴有较明显的牙合创伤者,牙合创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单纯的牙合创伤不会引起牙周组织炎症及形成牙周袋,但当牙周炎伴有牙合创伤时,可加速和加重牙周组织的破坏,因此感染是复合性牙周炎的主要病因,牙合创伤是辅加因素。复合性牙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与单纯性牙周炎相同,如形成牙周袋、牙槽骨吸收、牙龈炎性肿胀及出血、牙齿逐渐松动等。但由于本病合并有较明显的牙合创伤,使牙周炎较为严重,因而具有一些其他特征:牙周袋窄而深,且较局限;牙槽骨的吸收多种多样,但主要为垂直吸收;牙齿松动度超过牙槽骨吸收的程度;牙龈不对称的退缩,出现龈裂、缘突,龈裂长度不等,可长达5~6mm,多见于前牙唇侧,缘突为龈缘的环形增厚,如救生圈状围绕牙颈部;可有孤立的后牙根分叉区病变;牙齿由于磨耗不均匀,可在牙尖或牙合面出现磨耗小平面;无龋的牙齿可出现牙牙合病变、根尖周炎。另外,本病还可出现牙齿隐裂、牙根吸收等症状,并多伴有磨牙症、紧咬牙、颞下颌关节紊乱等。

文章来源:http://www.k428.com/k/3957495.html

与牙周炎牙龈萎缩相关文章

  1. 牙周炎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牙周炎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牙周炎是由菌斑引起的以牙周组织破坏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牙周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是成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人类的口腔健康及生活质量。近年来,牙周炎与多种高发的全身系统性疾病之
    2019/10/16

    牙龈萎缩与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牙龈萎缩 糖尿病牙床萎缩

  2.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相关研究进展 拔牙位点保存技术相关研究进展牙周病是由菌斑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破坏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以及牙齿松动移位等在临床诊疗过程中,由于牙根纵折、严重松动、根尖区阴影过大等导致牙周感染、预后不良的患牙常常需要拔除。然而患牙拔除后,由于缺牙区大量
    2019/10/15

    牙龈萎缩治疗进展 拔牙 牙龈萎缩进展太快

  3. 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儿童牙科畏惧症临床治疗研究进展患儿在牙科诊疗过程中,易对陌生环境、疼痛、器械等产生忧虑、紧张和害怕的心理变化,因此对牙科诊疗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逃避或拒绝治疗,此现象称为儿童牙科畏惧症(children’sdentalfear,CDF)。研究发现,我国CDF发病率达80%以上。还有学者进一
    2019/10/15

    牙龈萎缩治疗进展 儿童牙龈肿痛怎么治疗 儿童牙龈萎缩怎么治疗

  4. 重度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重度牙周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炎症相关性疾病,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破坏,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严重时会导致牙齿松动,甚至丧失,是我国成人牙齿丧失的首位原因。由于牙周炎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人没有定期口腔检查的习惯,缺乏对口腔健康的重视
    2019/10/16

    牙龈萎缩治疗进展 重度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周炎治疗的费用

  5. 消退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消退素与牙周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菌斑生物膜是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当牙周组织受到菌斑微生物的入侵时,不仅可直接损害牙周组织,还可能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促炎介质如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6、IL-8、前列腺素等大量释放,并在这些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刺激骨的吸收和诱导组织
    2019/10/16

    牙龈萎缩治疗进展 重度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牙龈肿痛多久能消退

  6. 全口义齿固位研究进展 全口义齿固位研究进展总义齿修复的基本条件为保证总义齿的固位、稳定与承力。固位是指义齿抵抗总义齿口内垂直脱位的能力,与吸附力及大气压力有关;稳定是指义齿对抗水平和转动的力量;承力是指有足够的支持总义齿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上下颌齿槽骨等。这三者互相关联。为获得良好的总义齿修复效果,临床上均是从这三个方面
    2019/10/15

    牙龈萎缩装全口义齿 牙龈萎缩带全口义齿 牙龈萎缩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