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牙龈萎缩的治疗方法。

人要想健康长寿,不可能没有好的牙齿,牙齿的功能有很多,除了我们熟知的咀嚼切咬外,还有其它功能。要想长寿,没有牙齿的健康那就是空想,所以平日的爱牙、护牙一定要做到位。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好了“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的临床分析”,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的临床特点及安全性。 方法 对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5例患者拔牙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创口愈合情况良好。1例因血糖控制不佳暂缓拔牙治疗。结论 术前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水平,术后有力地控制感染,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安全顺利地进行拔牙治疗。

【关键词】 糖尿病 拔牙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凝血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较差,而且常合并多种慢性并发症,拔牙治疗可能导致出血不止,伤口感染等等,这就增加了拔牙治疗的复杂性和危险性。本文收集了本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收治的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的病例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男22例,女24例。年龄58-82岁,平均年龄71岁。其中41例2型糖尿病,占89%,其余5例为1型糖尿病。共拔除患牙96颗。

2.治疗方法 询问病史,进行必要的全身检查,同时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并在血压稳定、心电图正常及空腹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时进行拔牙术。麻醉剂为1%-2%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术中根据牙位的不同采用阻滞麻醉、浸润麻醉加牙周膜麻醉的方法进行麻醉。待麻醉效果完善、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迅速用牙挺或牙钳拔除患牙,清理创口,并用明胶海绵碘伏填塞拔牙创,对于创口较大的拔牙创予以高密度的缝合止血,再用棉卷压迫拔牙创40分钟。术后予以服用抗需氧菌及厌氧菌药物,原降糖治疗不变。

结果

4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后5天复诊检查,可见拔牙创愈合良好,无明显红肿,患者自诉拔牙术后1-2天疼痛消失,占病例总人数的98%。1例因血糖控制不佳,转内科治疗,暂缓拔牙,占2%。术后2-4月随访,42例患者已行活动或固定义齿修复,愈后良好。

典型病例:李某,男,71岁,患2型糖尿病10年,牙周炎Ⅲ°。原有的可摘局部义齿因基牙松动严重不能继续戴用,要求拔除患牙后行全口活动义齿修复。进行必要的全身状况检查后,给予二甲双胍缓释片1.0每日二次口服,格列美脲片2mg每日一次早餐前口服。术前二日开始用3%双氧水行冠周冲洗,每日二次,口泰含漱液漱口。术前查空腹血糖8.1mmol/l。采用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作阻滞麻醉,拔除右下第一,第二双尖牙,清理拔牙创,用明胶海绵碘伏填塞拔牙创,再用棉卷压迫拔牙创40分钟后,伤口不出血。

术后给予阿莫西林0.75每日三次口服,甲硝唑0.4每日二次口服,原有的降糖药物口服剂量不改变。术后3天复诊见伤口愈合情况好,遂分两次拔除其余5颗患牙。术后2月复诊行全口可摘活动义齿修复,愈后良好。

讨论

由于糖尿病使唾液中的含糖量增高,口腔酸性增加,同时唾液量减少,对牙齿的自洁作用下降,易导致牙周病,龋病等等。牙周病使齿槽骨的骨质逐渐吸收消失,造成牙齿松动。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各种慢性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心血管病变。所以术前正确掌握患者的全身状况,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比如术前检查血钾、血压、心电图等。对血糖控制不佳或伴有严重感染的患者,应暂缓拔牙治疗。

术前应采用快速有效的降血糖措施,空腹血糖严格控制在8.88mmol/l以下。老年人糖尿病多为2型糖尿病,平时多数靠饮食来控制调节血糖,所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前后原来的饮食、治疗方案不能改变。接受胰岛素治疗者,拔牙最好在早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药物作用最佳。空腹不宜拔牙。注射胰岛素的患者拔牙应在两小时内完成,以防禁食时间过长,出现低血糖反应。此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清洁及粘膜病的管理。对于需要多次拔牙的患者,每次拔牙间隔的时间不宜过短,每次拔牙的数量不宜过多。

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和扩散性,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局麻药物,同时还有迅速安全的抗心率失常的作用,因此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在浸润麻醉后,可用皮试针头自牙的近中和远中侧刺入牙周膜3-4mm,分别注射0.2ml1%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这样可避免牙周注射时的剧烈疼痛,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必要时术前给予适量镇静剂。待麻醉效果完善,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方可施行拔牙术,术中动作应轻柔迅速,尽量减少拔牙治疗对组织的损伤,切勿粗暴引起患者的恐惧与不安。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因蛋白合成障碍可能延迟,高血糖又会给细菌、霉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患者进行拔牙治疗后发生感染和干槽症的可能性大大高于正常人,一旦发生感染,又比非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困难得多。发热疼痛是一种应激性刺激,可以使体内应激性激素分泌量增大,拮抗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使糖尿病加重。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的抗感染尤其重要,应同时给予抗需氧菌及厌氧菌药物。对于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患者,拔牙前1-2天开始使用抗菌药物,以防菌血症造成病灶感染。

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治疗完成2-3月后,多进行活动或固定义齿修复,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做种植义齿。平时可用弱碱性的含漱液漱口及浸泡可摘活动义齿。

参 考 文 献

[1]张惠芬主编.《实用糖尿病学》第二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01.

延伸阅读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开展心电监护拔牙120例分析


拔牙虽然不是大手术,老年人拔牙却要慎重对待,特别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在国内外口腔科都列为禁忌证,因拔牙导致患者心脏病发作甚至死亡的情况屡见不鲜。我院通过老年病科及口腔外科充分协作,开展心电监护拔牙,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患者安全拔牙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心血管病患者,男68例,女52例,年龄62~85岁,平均72岁,高血压45例,冠心病32例,冠心病伴高血压25例,风心病4例,肺心病11例,心肌病3例,拔牙指征为牙周炎,残根、残冠及个别因镶牙需要拔除之牙。

1.2 治疗及结果:本组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做心电图、血尿常规及生命体征检查,对症分别采取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担,提高心肌收缩力,纠正心律不齐,降低血压,镇静安神和心理治疗。经上述治疗后,血压在手术安全范围内(<160/95mm Hg),心功能属代偿期II级以下,常规心电图无危险指征,无各种阵发性心律失常,稳定型心绞痛。手术在心电监护下进行,用2%利多卡因局麻,未加入肾上腺素,在无痛前提下,快速拔牙,拔牙结束后,继续观察心电监护30min,其间若有异常应立即对症治疗,以防意外发生。在心电监护过程中有9例患者术中,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率加快,一过性血压升高,无高血压危象发生,及时内科对症处理后缓解。拔牙后嘱患者在门诊休息1h,确信拔牙创口无明显出血,患者无其他不适时方可离院。其余109例均顺利完成拔牙术,无并发症发生。

2 讨论

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增高,部分心血管病患者对患牙拔除,进行修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依据本病发病有关原因,临床特点,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术前由内科医生体检,严格把握适应证,利用药物控制本病发作,使心功能、血压等指标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同时做好心理调节,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是恐惧心理,害怕麻醉并发症,拔牙刺激与疼痛,术前做好患者安慰工作,对其病情以及麻醉、拔牙术出现的各种情况给予详细的解释和分析,消除患者的紧张和焦虑情绪,取得患者配合下进行拔牙术。有冠心病的老人,拔牙术前医生做一次心脏检查,服用长效扩张冠状动脉药,拔牙前半小时服镇静剂,并备好硝酸甘油等药物。拔牙麻醉时,操作要熟练,动作要轻巧,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出血和损伤,以免引起患者精神紧张和血压的波动,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 麻醉剂选择利多卡因,不加入肾上腺素,以免出现心动过速而诱发心律失常或心衰。拔牙由两科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或床旁做好一切准备在心电监护下进行[1]。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进行拔牙手术,根据心电监护仪动态观察心电图形、呼吸、心率 (律) 、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病情的细小变化来调节拔牙的动作和时机,使拔牙刺激降到最低点,防止原发病及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对提高拔牙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120例拔牙是在全程心电监护下进行的,无1例发生原发病及并发症,所以全程心电监护对提高拔牙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老年患者拔牙的临床分析


牙齿拔除是口腔常见的治疗方法,但老年人由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增加手术安全性的必要措施尤为重要[1]。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了300例老年患者,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00例老年患者中,男性127例,女性173例,60~69岁255例,70~80岁45例。龋病(残根、残冠)180例,牙周病110例,慢性根尖周炎颏下瘘管10例,合并心脏病95例,高血压病110例,糖尿病80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坐位,2%利多卡因注射液(不含肾上腺素)分别给予神经阻滞麻及局麻。在无痛下用牙钳或牙挺,将患牙拔除,骨凿去除过高的牙槽纵隔及过高的骨尖,刮匙刮净牙槽窝内的肉芽组织、骨块或牙齿碎片,然后行牙槽骨复位,最后进行缝扎止血,有皮肤外瘘管的拔除患牙后,刮净牙槽窝内肉芽组织及搔刮瘘管上皮组织,给予瘘管内放入少许复方碘液,腐蚀瘘管上皮,促进愈合。

2 结果

本组300例中有2例拔牙术后出血不止,行彻底清理牙槽窝,用带有少许碘伏的明胶海绵放于牙槽窝内并缝扎,同时应用止血药物后出血停止。其余298例手术顺利完成。全部患者5~7 d后创面愈合,均未发生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老年拔牙患者要严格掌握拔牙的适应证、禁忌证,采取不同于青壮年人的措施,充分了解患者全身状况及病情进展,实施恰当的心理治疗,使之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老年人麻药首选2%利多卡因注射液,经临床证明其效果满意,而且对高血压及心脏病人无不良影响,又能抗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快,副作用小,维持时间长,但不能使用含肾上腺素麻醉药物。在注射麻药时,回吸确认无回血,才能缓慢注射,防止麻药误入血管,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而危及生命。对于高血压患者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50/75 mmHg(1 mmHg=0.133 kPa)时方可拔牙,但术前要用镇静药物,如鲁米那片0.06 g,一次口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半小时可咬碎后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20 mg或维拉帕米片40~80 mg。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在8.8 mmol/L以下时,方可拔牙[2]。术后必须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风心病及有瓣膜病患者,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继续用药2~3 d。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治疗的患者,拔牙时不停药,但要注意术后出血问题,术中仔细止血,局部冷敷,牙槽窝内放置带碘伏的明胶海绵缝扎止血。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一次拔除多个牙比多次拔牙危险性小且安全,但不能盲目的拔牙而增加病人痛苦。

【参考文献】

[1] 唱润秋,鲁明英. 42例急性冠周炎期拔牙临床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3):200-201.

[2] 李芳华,聂明华.对老年患者实施拔牙术的临床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21(2):82-83.

拔牙后出血160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拔牙后出血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1例和109例拔牙后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拔牙后出血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160例患者经处理后痊愈157例,3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转入内科治疗,痊愈出院。结论:严格把握拔牙禁忌证,术中严格正规操作,术后认真宣教,即可避免拔牙后出血。同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院口腔门诊患者51例,非本院拔牙109例。拔牙创口内出血,其凝血块多位于拔牙创口正上方,多呈半球形,去除血凝块后,可见牙槽窝内缓慢渗血,有时牙龈和牙槽窝内都有渗血。牙龈出血,血凝块多位于牙龈撕裂处,去除干净后,多见损伤部位有明显的渗血点。男74例,女86例;年龄5~71岁;上颌59例,下颌101例;前牙37例,后牙123例。

出血原因:牙龈损伤49例,炎症时期37例,牙槽骨骨折23例,牙槽窝血管损伤17例,肉芽及异物11例,高血压10例,血液病6例,慢性炎症5例,经期2例,慢性肝病3例,拔牙前正接受抗凝药物治疗5例,其他2例。

出血部位:160例中,第3磨牙48例,第1磨牙43例,第2磨牙32例,前磨牙24例,前牙13例;上颌牙71例,下颌牙89例。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

方法:安慰患者,使其克服恐惧心理,详细询问病史及检查,明确导致出血的原因。拔牙创口残留肉芽组织者在麻醉下彻底搔刮牙槽窝,将残留的肉芽组织清除干净,然后用明胶海绵填塞牙槽窝压迫止血;牙龈撕裂者严密缝合撕裂处,使撕裂的牙龈附着于骨壁,再压迫止血,对撕裂处不能缝合者,可用浸有1:1000肾上腺素的纱布局部压迫30分钟;牙槽骨骨折的患者将折断的骨折片进行复位后,再缝合压迫止血;高血压、血液病患者除进行必要的局部处理外,还应针对原因进行专科治疗。对于出血时间较长,出血较多的,可采取静脉推注高渗葡萄糖、输液或输血等措施。

结 果
160例患者经处理后痊愈157例,3例经局部止血处理后转入内科治疗,痊愈出院。

讨 论
引起拔牙后出血的因素可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性因素包括牙龈损伤、牙槽损伤、局部炎症。全身因素引起的拔牙后出血较少,包括高血压、慢性肝病、月经期及血液病,从本资料可看出,拔牙后出血的原因绝大多数为局部因素引起。拔牙术后出血,以牙龈出血多见。牙龈损伤撕裂是使用牙挺、牙钳不当,或牙龈分离不彻底,造成拔牙时牙龈撕裂而引起出血。手术粗暴、用力过猛可导致牙槽骨的损伤错位,术后没有复位,可引起牙槽及牙龈渗血;炎症时期牙槽窝内充满炎性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血管扩张,充血,水肿。质地变脆,影响功能,使拔牙后创面长时间出血不止。全身性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拔牙后紧张引起血压波动,慢性肝病导致凝血因子缺少,月经期血管代偿性扩张,血小板减少和血友病等血液病患者,都可引起拔牙后出血。出血与牙位的关系,我们观察,牙位越是向后,发生出血的机会就越多,其原因可能因前牙拔除较易,损伤小。后牙特别是阻生智齿相对复杂,损伤较大。还有一些患者因为稍有出血就不停地吐口水,且有吸吮动作而造成拔牙后出血[1]。

要预防拔牙后的出血,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及当前身体情况,严格掌握拔牙适应证,对一些属于拔牙禁忌症,但又确实需要拔牙的患者应慎重考虑后决定。还应做好周密的术前准备,医生的的操作要规范,要正确使用牙钳、牙挺,动作不宜粗暴。出血后医生要冷静沉着,安慰患者,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拔牙后出血大多是局部因素即术中操作不当所造成,医生严格把握拔牙禁忌证,术中严格正规操作,术后认真宣教,即可避免拔牙后出血。对老年有全身疾病者,一定要认真对待,如高血压,术前一定要采取降压措施,待血压平稳或接近正常时再拔牙,以免出现不良后果。同时,应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减少拔牙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孙文国.拔牙后出血186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255.

心脏病患者拔牙要慎重


心脏病患者拔牙要慎重

有心脏病的人如患牙病要及时治疗,因为许多牙齿早期治疗(如补牙)是可以免除拔牙的,早期治疗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就医时要镇静,不要紧张,因为有些心脏病人由于紧张可诱发心绞痛。要实事求是地向医生说明自己的病情,详细介绍自己心脏病的治疗经过,供口腔科医生治疗牙病时参考,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提前服用些药物。

口腔科医生对患有心脏病的口腔门诊病人,要详细、耐心地询问病人的病史,通过心脏的检查,确定对患者的牙病治疗方案,并建议患者在治疗时有家人陪同。

如发现病人有心肌缺血、在6个月内有过心肌梗塞、严重心律不齐、房室传导阻滞(Ⅱ度以上)、近期内有过心绞痛发作史,以及有心力衰竭等情况,是不适宜做口腔科手术的。在口腔科门诊中,常常遇到有些患心脏病的病人,因牙病的磨折,使得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一定要求医生给他做口腔治疗,遇到这种情况,口腔科医生一定要在内科医生的密切配合下,才能答应病人的要求,医生的技术必须熟练,手术时间不宜过长,只能做些简单的手术。

总之,患心脏病的病人能否进行进行拔牙,应按病人的不同情况分别对待,只要病人能听从医生的意见,并与医生密切合作,大多数患心脏病人的牙病是能够得到及时治疗的

心脏病患者可以拔牙吗?


心脏病患者可以拔牙吗?

拔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手术,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拔牙,特别是患有一些特定性疾病的人,比如心脏病。那么,心脏病患者到底可以拔牙吗?

心脏病患者拔牙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拔牙,应在拔牙前具体分析疾病的种类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一般而言,心脏病患者如心功能尚好(即没有轻微活动或平卧时心慌气短等),是可以耐受拔牙或其他口腔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这对拔牙的术前麻醉、术中操作、术中的监测设备及术者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如果是患有心脏病,那么在拔牙时需要谨慎小心。最好是到大型、正规的口腔医院,找专业的牙科医生咨询后再决定是否拔牙,切忌去小诊所。因为相比较于小诊所,正规的口腔医院在医疗设备、医生技术和水平等方面更有保障,更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心脏病患者不可以拔牙


心脏病患者不可以拔牙

心律失常者,如为偶见的过早搏动,不增加手术危险性。频发性室性过早搏动者在麻醉和手术时易增多,有发生室性快速心律的可能性,应及时控制。无症状的一度或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一般可耐受手术。三度者不宜拔牙。右束支传导阻滞而心功能良好者可拔牙。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常发生于严重心脏病,需注意,双侧阻滞者危险性大,不可拔牙。慢性心房颤动者有发生栓塞性并发症的可能,应在控制其病情后拔牙。

以下情况应视为拔牙禁忌证或暂缓拔牙:

(1)有近期心肌梗死病史者。有人主张在经治疗好转后6个月,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变化皆已稳定后方可考虑拔牙。疼痛、恐惧、紧张等可诱使再次发生心梗,极为危险。0.如必须拔牙,需经专科医师全面检查并密切合作。

(2)近期心绞痛频繁发作。

(3)心功能Ⅲ~Ⅳ级或有端坐呼吸、发绀、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等症状。

(4)心脏病合并高血压者,应先治疗其高血压后拔牙。

(5)有三度或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阿斯综合征(突然神志丧失合并心传导阻滞)史者。

心血管病病人拔牙时,消除紧张情绪、无痛操作的保障、轻柔快速的手术、完善的术后处理至关重要;有条件的可在心电监护下完成牙拔除术。心电监护下拔牙有很多优点;通过内科医师的参与可以共同探讨手术的可行性,更好地筛查病人;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感,降低紧张情绪;相对安静的环境减少了激惹因素;连续动态的观察可以提前发现病情逆转的前兆信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术前、术中、术后的用药针对性、准确性更高。随着设备条件的不断提高,多导多程的生理检测手段逐步引入,使拔牙术的安全性、可控性进一步提高。

心脏病病人监测拔牙应设立安静宽敞的专用诊室。应配备心电图机、多导生理监测仪、氧气传输设备、气管插管器械、心脏除颤器等监测和抢救器材,配备调控血压、心率、改善心肌供血的药物,配齐各类急救药品。心血管病拔牙门诊应配备的医护人员包括:具有一定临床经验,操作熟练的口腔外科医师;具有临床实践经验,可组织心血管疾患抢救处理的心内科医师或麻醉师;具有一定临床经验且操作熟练的护士。在这一门诊工作的医护人员均应熟悉阅读心电图,并熟练掌握心电监测设备、抢救设备的使用。

总之,心脏病病人拔牙时机的选择应注重术前的判断和调控,应充分尊重内科医师的意见。手术应在缓解紧张情绪的基础上,无痛快速完成。术后不可放松对全身状况的调理和掌控,应当建立相应的回访制度。最终安全、平稳的完成治疗。

心脏病患者拔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心脏病患者拔牙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在牙科医疗机构经常会听到有人这样问:医生,我有心脏病,可以拔牙吗?心脏病患者拔牙确实是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的,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拔牙。那么心脏病患者在拔牙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心脏病患者拔牙比普通的健康患者拔牙更需要小心谨慎。心脏病患者拔牙时,承受的精神心理压力一般较正常人高,局部麻醉需达到完全镇痛的效果,如镇痛不完全,会导致血压升高,诱发或加重心脏疾病。临床上必要时可通过口服、吸入、静脉注射等渠道实施镇静术后,辅以轻柔的局部麻醉,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程度,降低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另外,心脏病患者往往会配合日常用药,有的药物可能会对拔牙产生影响,就诊时要向医生详细告知病情和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做出正确判断。

如果您的病情复杂,可在拔牙术前请内科医师综合评估,使拔牙术更安全地进行。心脏病患者在拔牙前一晚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经治医师足够的信任,也是拔牙术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乳牙滞留61例临床分析


乳牙滞留61例临床分析

1991~1998年在牙体病科门诊工作中随机收集61例共100个牙位的乳牙滞留病例,从乳牙滞留的原因、发病特点、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61例,男19例,女42例;年龄17~46岁。牙位分布:75、85最多,为47个,53、63为31个,55、65为16个,73为2个,54、83、62、84各为1个。
发生特点:对称发生39对共78个牙,单侧发生22牙。
患龋情况:共21牙,多为近、远中邻面龋,其中6个行牙髓治疗。
牙周情况:多数正常,仅有3牙探及盲袋。
临床检查恒牙萌出情况及X线片观察恒牙和乳牙牙根情况:恒牙胚先天缺失89个,有恒牙胚未萌出6个(包括3个恒牙胚钙化),恒牙错萌5个,其中4个53、63拔除后13、23行正畸治疗,1个为85拔除后45正常萌出。X线片显示乳牙牙根吸收22个,其中因松动Ⅲ度以上拔除的患牙9个。
遗传关系:其父母均有乳牙滞留或恒牙先天缺失且牙位一致共9个(不完全统计)。

2讨论

2.1关于乳牙滞留的原因
乳牙滞留主要是由于乳牙根吸收不全所致,而乳牙牙根的吸收取决于继承恒牙萌出时所产生的压力和垂体前叶产生的生长激素两个方面原因,二者并非同时存在[1,2],而恒牙胚的缺失往往与遗传因素和牙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有关[2,3],Chosach(1975)提出牙齿数目不足由遗传因素决定。我们通过乳牙滞留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的9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发现其父母乳牙滞留牙位或恒牙缺失牙位与其子女一致。另外还发现1例多个乳牙滞留其恒牙和恒牙胚先天缺失的患者,已排除可能为外胚发育异常。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环境因素,包括外伤、压力、放射线、环境污染、感染、营养及内分泌均与恒牙胚缺损有关,另外乳牙滞留与恒牙缺失或迟萌互为因果[4]。

2.2关于乳牙滞留的发病特点
本组病例中,女性患者的比例远远超过男性,具体原因有待研究。年龄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与滞留乳牙在恒牙列中存留的时间及老年人缺牙数目多不易查明有关。滞留牙位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居多,占47%,其次为上颌乳尖牙,占33%。我们的资料与孙铁航、薄静的上颌乳尖牙较多不同,但与森忠男统计的结果一致[1],对称性发生的情况稍多,可能与发育遗传有关。

2.3关于乳牙滞留的临床及治疗特点
100个滞留牙中恒牙胚先天缺失占89%,无恒牙胚牙能否保留,取决于牙根吸收程度;患龋的21牙除拔除的3个,其它均行充填术或牙髓治疗,牙滞留临床上往往容易忽略、漏诊或误诊误治,应引起足够重视。

不良固定义齿48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通过48例固定不良修复体的临床分析,探讨不良固定修复体对牙体牙周的损害、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对48例不良修复体临床表现及造成原因进行列表统计分析。结果 牙周病类损害超过60%,其余是牙体牙髓类症状。结论 口腔医务工作者应严格掌握固定修复的适应征,根据缺牙后牙周牙体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计及规范制作,同时加强宣教提高患者健康意识,杜绝不良固定修复体对患者的危害。

【关键词】 不良修复体 固定义齿

在牙体、牙列缺损的修复类型中,靠粘固剂、粘接剂或固定装置与缺牙两侧预备好的基牙或种植体连接在一起,从而恢复缺牙的解剖形态与生理功能,患者不能自由摘戴者简称固定义齿[1]。由于个体美观,使用舒适,无明显异物感,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固定义齿修复在修复诊疗工作中的比重日益提高[2,3]。但在临床上常常碰到许多因不良固定义齿导致牙周疾病、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原因来就诊的患者,现就收集的48例病例进行分析,对不良固定义齿对牙体、牙周的危害及产生原因、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因不良固定修复体来我院就诊的病例48例,年龄35-58岁,女28例、男20例。固定修复25例,占52.08%,单端固定修复16例,占33.33%,全冠7例,占14.58%。方式:烤瓷16例,铸造、锤造20例,自凝树脂12例。

1.2不良修复体临床表现及原因

1.3结果

通过列表统计可看出,牙周疾病类的临床表现超过60%,其次是牙体牙髓类症状,约占40%。不良修复体由于边缘悬突或设计制作不当造成对牙周组织的压迫刺激,或自凝树脂桥对牙龈的刺激等等是牙周病类表现的主要原因,患者通常以牙周肿痛不适求诊。而边缘不密合、穿孔等则造成修复体覆盖处出现继发龋,随着时间推移从而导致牙髓炎或根尖炎,此类患者通常以咬合不适或自发痛明显求诊。
1.4治疗方法 48例均拆除固定不良修复体。对牙龈牙周粘膜红肿、化脓或溃疡等症状采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手段去除刺激因素,切开排脓引流,牙周袋每周放2%米诺环素软膏缓释剂(派丽奥)一次,每天2次用西吡氯铵含漱液含漱一分钟,配合口服奥硝唑分散片5-7天,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对继发龋去腐充填,穿髓或根尖炎者行根管治疗。而对于牙槽骨吸收二分之一以上、松动Ⅲ°的基牙予以拔出。全部患者于2-4周在充分的牙周牙体准备后重新设计,给予活动义齿或固定义齿修复,均获得满意的修复效果。

2 讨论

通过对这48例病例的临床分析,可总结出造成固定不良义齿的原因有几方面。

2.1未充分了解固定修复的适应症:牙列缺损并非绝对需要修复而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修复[1]。选择固定修复适应症应考虑缺牙的数目,缺牙的部位和基牙的条件,要保持牙周粘膜无水肿,牙周组织健康,骨吸收小于三分之一根长,牙根无松动,修复前进行有效的颌病防龋。

2.3修复体设计或制作不当:在必要的牙周牙体准备后达到口腔修复条件,应根据基牙冠的长短、数量、牙周条件及颌关系等因素设计固定修复体。若忽略缺牙间隙大,承受合力大,基牙缺乏足够支持力,固位力等因素则导致基牙松动修复失效。而牙龈边缘设计不当,龈边缘粗糙存在悬突,尤其是自凝树脂桥类长期刺激牙龈是粘膜糜烂出血造成各种牙周症状的原因。所以,备牙时应尽可能保持适当的颌龈高度,颌面尽量保留大致的解剖形态,轴壁颌聚角小于5°,备牙时进行正规的预排龈及排龈处理,适当增加肩台的宽度,增加稳定性。而桩冠应注意根面预备到位,根桩长度比例恰当,避免桩进入根部过短而造成冠受力后引起根折。同时制作时边缘应光滑、到位与牙体组织密合,减少牙周刺激及防止基牙的龋坏。

通过临床分析总结出:有效的固定义齿修复需要有良好的修复前牙体、牙周及全身情况的准备。另一方面,良好的固定修复要求医生仔细了解患者不同的口腔条件,严格把握固定修复的适应症,正确合理地设计和操作,选择合格的优质加工技术力量,同时也要加强口腔保健宣传,提高人们口腔健康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不良固定修复体对患者的危害。

参 考 文 献

[1]徐军,等.口腔固定修复的临床设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5.

[2]中华医学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口腔医学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75.

[3]徐君武.现代口腔修复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

全程干预在心脑血管病患者拔牙术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进程,拔牙人群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断增大。这类患者因其机体退化、应激能力减弱、心理紧张等因素,拔牙时常会引起心率和血压变化,继而诱发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危象等,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如何增加这类人群拔牙时的安全性,已成为口腔医务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笔者针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拔牙过程,实施了术前、术中、术后全程干预,并对其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拔牙时实施全程干预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作为试验组。随机选择2008年2月以前未实施全程干预患者48例(男29例,女19例)作为对照组。2组年龄均在60~75岁,拔牙指征为重度牙周炎、残根、残冠及口腔修复需拔牙者。

1.2拔牙前诊断

2组患者均有相应病史,其中高血压54例、冠心病15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18例、脑梗死后遗症6例、脑出血后3例。

1.3方法

2组患者拔牙前均详细询问病史,查阅门诊病历,以防患者隐瞒病史,并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及测量基础血压、脉搏、心律。血压控制在18.2/11.6 kPa以下,无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功能在Ⅱ级以下,无头痛、头晕、神经系统检查无相应阳性体征者方可接受拔牙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拔牙程序。试验组则术前分别给予感官刺激、心理疏导、药物控制等干预;术中给予麻醉药物选择、无痛、微创等术式选择、心电监护等干预;术后给予进行康复指导、及时定期随访等干预。为患者施行拔牙术过程中,根据手术结果分为3种情况,A:手术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手术顺利完成。B:手术过程中出现轻微并发症状,经对症处理后,手术继续并完成。C:手术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手术终止。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试验组手术结果优于对照组(P2=-5.56,P=0.000)。见表1。表12组手术结果

3讨论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求拔牙的比例逐渐上升,但心脑疾病患者拔牙时,由于受疼痛、精神、手术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系列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这些患者常被视为拔牙的禁忌人群。因此,探索一套较为系统、完备的防控措施,在拔牙的术前、术中、术后分别给以指导,对口腔医师非常必要。

全程干预就是在对拔牙高危人群实施牙拔除手术时,通过综合分析患者情况,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各种干预,旨在达到控制高危人群拔牙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拔牙安全性的目的。

针对心脑血管患者的拔牙过程全程干预,是预防此类人群拔牙时并发症发生、提高拔牙安全性的有效途径。牙拔除术对患者可产生明显的恐惧心理,导致精神紧张[1],从而诱发牙科畏惧症,导致术前、术中心血管指标变化、术中疼痛敏感度增加等[2],进而增加拔牙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曾有因拔牙导致急性脑血管意外、脑梗死[3],疼痛刺激引起心肌暂时性缺血诱发心力衰竭的报道[4]。而术中麻醉药品的选用、术后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处理不当等,都会对心脑血管患拔牙产生影响。因此,在患者拔牙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干预非常必要。

为了安全拔牙,首先要严格掌握心脑血管病患者拔牙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认真询问病史,平时服药情况及疾病控制情况,做好术前体格检查,尤其对生命体征中的脉搏、血压、呼吸密切观察,然后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和预防性用药等干预。对于畏惧症患者,做好心理调适。可在候诊区张贴宣传画,诊室摆放盆花,播放轻音乐,也可用语言进行暗示。高血压患者应术前服药,降至正常高值以下,合并心脏病患者术前3 d根据病情应给予降压、扩张冠脉血管、强心、心肌营养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患者术前3 d应肌内注射抗生素;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者,应减量或暂停服药,以防拔牙术后出血;脑出血后患者应无便秘、上呼吸道疾病。术中一旦发生晕厥,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放平椅位,松解衣扣,进行氧气吸入和静脉注射高渗葡萄糖。其他情况及拔牙合并症在按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要注意控制出血及感染和促进创口愈合的处理。拔牙术后应继续监护15 min,无异常情况方可解除心电监护,并在休息室休息。

我们对心脑血管患者48例拔牙时予以全程干预,结果有34例在拔牙时表现沉着冷静,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均顺利完成;12例有轻微并发症,经干预后,成功拔除患牙;1例因重度心律失常而放弃手术,1例因极度恐惧、烦躁不安,不能配合手术而放弃手术。本资料进一步表明,全程干预应用于心脑血管患者牙拔除术,能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在心脑血管患者牙拔除术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邱蔚六主编.颌面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49.

2姜乾金主编.医学心理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08.

3王伟,滕云,张慧,等.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拔牙临床观察.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4,11:22-23.

4祁劲松,白志伟,陈雨霞,等.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的多参数监测结果分析.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4,2:19-20.

文章来源:http://www.k428.com/k/3908695.html

与糖尿病引起的牙龈萎缩相关文章

  1. 糖尿病患者的种植风险评估 糖尿病患者的种植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加强抗感染有效控制血糖注意事项①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治疗目标②HbA1c控制在6.5%~7%时,种植成功率可达到85%~95%③术前服用抗生素有利于提高种植体存留率及提供种植体骨整合的微环境④糖尿病不是种植绝对禁忌证,血糖控制是关键
    2019/10/16

    糖尿病引起的牙龈萎缩 糖尿病牙床萎缩 糖尿病牙龈萎缩

  2. 糖尿病患者牙龈萎缩导致牙齿松动可以拔牙吗? 调查结果表明,糖尿病不仅对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等产生病理影响,严重的糖尿病还会导致牙周脓肿,甚至发生牙龈萎缩、牙齿松动或移位。如果拔牙,有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进一步加重。因而,控制糖尿病必须要考虑控制牙周感染,如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感染,将减少血清糖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患者的不利影响。所以
    2019/10/16

    牙龈萎缩导致牙齿松动 牙齿松动导致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可以治愈吗

  3. 牙周炎治疗-糖尿病患者拔牙要慎重,容易得牙周炎 关于“糖尿病患者拔牙要慎重,容易得牙周炎”,牙科吧编辑现将搜集的相关资料分享如下,希望对大家了解有所帮助!糖尿病患者因其特殊体质,在拔牙过程中,糖尿病本身潜在的大、小血管并发症可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手术...
    2021/06/25

    牙周炎糖尿病 洗牙容易得龋齿吗 牙周炎与糖尿病

  4. 口腔常识: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口腔健康 糖尿病患者更要重视口腔健康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易患牙周病。牙周病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比例可以高达90%以上,由于牙周病一开始往往没有症状,人们对其重视程度远不如龋齿。临床上对很多顽固性的牙周病患者,查血糖往...
    2022/01/18

    保持口腔健康 牙周炎糖尿病 牙周炎与糖尿病

  5. 口腔常识:关注糖尿病患者口腔健康 糖尿病对口腔健康有显著影响,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牙周感染(牙周炎)风险增加。牙周炎可导致牙齿脱落,且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xxxx年12月1日,在温哥华举行的世界糖尿病大会上,国际糖尿病联盟(...
    2022/05/12

    保持口腔健康 牙周炎糖尿病 牙周炎与糖尿病

  6.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牙龈经常发炎?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牙龈经常发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常伴有血管的病变,免疫力降低,导致牙龈组织对牙菌斑的抵抗力下降,牙龈容易发炎出血,甚至发生牙周脓肿糖尿病患者患有牙周病的危险性比普通人高2到3倍,而且其牙周炎症的范围大,程度重,治疗效果差,容易复发。牙周病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6种并发症提示根据糖尿病患
    2019/10/16

    牙龈发炎为什么会萎缩 口腔溃疡为什么经常 为什么牙龈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