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神经痛。

人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就是身齿了,咀嚼、切咬是牙齿的第一功能,还有其它一些功能如辅助发音。牙齿的健康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不能等牙齿出了问题,才想到去护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胆脂瘤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和并发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帮助。

对确诊为胆脂瘤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胆脂瘤。手术原则是应将肿瘤囊壁完全切除,以免复发。该肿瘤多属良性,手术切除一般不困难,但由于囊肿的部位及与周围黏连紧密,彻底切除也不太容易。勉强全切可造成损伤。术中应避免瘤内容物溢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桥脑小脑角胆脂瘤,一般可取枕下乙状窦后人路切除肿瘤。近年来,随着神经内窥镜的发展和应用,采取神经内窥镜手术或辅助手术切除胆脂瘤已有不少成功的临床报道。胆脂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无菌性脑膜炎和脑室炎,主要是由于瘤内容物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刺激脑组织引起,其发生率为10%—40%。多数病人在术后1—2周内发生该并发症。早期手术和采取纤维手术行肿瘤全切除术是预防本并发症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可采用人剂量激素和抗生素,并及时腰穿放脑脊液或腰穿置管行脑脊液持续引流。如反复发生脑膜炎和脑室炎,可导致脑积水、慢性肉芽肿性蛛网膜炎和继发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可给予大剂量激素等对症治疗,必要时考虑脑脊液分流术。

牙科吧精选阅读

三叉神经痛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由于口腔和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 “扳机点”是指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粘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疼痛先从“扳机点”开始,然后迅速扩散至整个神经分支。“扳机点”可能是一个,但也可能为两个以上,一般取决于罹患分支的数目。此点常位于牙龈、牙、上下唇、鼻翼、口角及颊部粘膜等处。

并发症

可并发半侧面部痉挛,三叉神经支配区也可发生不典型的面部疼痛,但疼痛的性质与三叉神经痛不同,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总是长于数秒,通常为数分钟,或呈持续性疼痛,疼痛本身为钝性,压榨性或烧灼样,对不典型疼痛者,外科治疗无效,有时导致抑郁症。

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常揉擦同侧面部以求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有少数患者出现跳动,抽搐,也有伴有面部潮红,流泪,流涕,出汗,高血压等症。

三叉神经痛与胆脂瘤的临床表现


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是由外胚层皮肤异位细胞发展而成。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依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三叉神经痛型、桥脑小脑角占位型、颅内压增高型。
1.单纯三叉神经痛型 此型为肿瘤发生于桥脑小脑角上部三叉神经根附近,早期就可累及三叉神经而产生疼痛。临床特点为:
(1)患侧面部阵发性闪电样剧烈疼痛,多见于三叉神经第二、三支皮肤分布区域。
(2)可有扳机点。
(3)部分有同侧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迟钝。
(4)偶有细微的、不持久的水平性眼球震颤。
(5)缺乏其他桥脑小脑角病变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压可不高,脑脊液蛋白定量正常。
(7)颅骨X线片偶见岩骨尖有骨质吸收,内听道多数正常。
(8)部分病例CT扫描可见桥脑小脑角有不规则低密度区,CT值略低于脑脊液,病变不能被强化。占位效应多不明显。
单纯三叉神经痛型胆脂瘤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时两者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易于混淆,如肿瘤较小,CT因受颅后窝骨伪影的干扰而难以发现,有时常规MRI检查也难以与蛛网膜囊肿或扩大的桥脑小脑角池相鉴别,只有在枕下入路三叉神经根探查时方被发现而明确诊断。
2.桥脑小脑角占位型和颅内压增高型 首发症状多为耳鸣、耳聋、面肌抽搐或颅内压增高症状。此种类型的胆脂瘤常发生于桥脑小脑角中部,往往随着肿瘤增大,累及三叉神经时才出现三叉神经痛,因而在三叉神经痛之前已有桥脑小脑角症状或颅内压增高表现,故误诊的机会较少。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
(一)面部感觉障碍 发生率为94%,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触觉减退或麻木。这也证明,疼痛消失也仅能在三叉神经分布支配区的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时才能得到。
(二)眼部损害 以角膜反射减退为主,其发生率为3%—27%,而明显的神经性麻痹1%~5%。角膜反射一旦消失,应立即带眼罩或缝合眼睑。复视的发生率为0.3%—3%。
(三)三叉神经运动支损害 主要表现为咬肌或翼肌无力,咀嚼障碍。这种情况一般在6~9周后恢复。
(四)带状疱疹 一般经面部涂用龙胆紫数日后可愈。
(五)颈内动脉损伤 少见,但十分危重,一旦发生,立即停止手术,密切观察,出血严重者应手术治疗。
(六)脑脊液漏 很少见。多在腮部形成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一般可治愈。
(七)其他 包括颅神经麻痹、动静脉瘘、脑膜炎、唾液分泌异常等。

总之,射频热凝术的并发症有的是难以避免的,严重的并发症少见。并发症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穿刺不准和穿刺过深以及反复穿刺是其主要原因。在射频治疗研究过程中对部分难治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X线、三维CT和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进一步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和疗效。但目前还是比较推荐微创介入新疗法,不开刀,不手术,创伤小,标本兼治,综合治疗,疗效明确。

三叉神经痛手术复发率和伽玛刀的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手术复发率和伽玛刀的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复发率由于各位作者的复发标准和随访时间长短不一,因而所报道的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比典型者复发率高,单支疼痛比多支疼痛高。文献中报道术后复发率在4.3%~80%,平均28%,一般在18%-25%之间。大部分在1—2年内复发。一般认为复发与半月神经节或后根纤维的破坏程度有关。另外,三叉神经后根中约30”40条神经束间有丰富的迷走支,某一束支被破坏时,可通过迷走支得到部分补充;三叉神经运动支中含有感觉纤维,其中15%—20%为无髓鞘纤维,这些可解释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

与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相比,伽玛刀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比较安全的方法,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照射部位、放射剂量对疼痛的缓解和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影响。面部麻木是三叉神经痛伽玛刀治疗的主要并发症。部分病人出现一过性咀嚼功能障碍,但很少发生。也有并发眼干涩感和张口困难的报道。剂量在VOGy以下,疼痛的缓解率低。剂量在75—80Cy时安全,效果较好。若增大剂量至90Gy或更大,可缩短平均起效时间,有效率可能升高但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也较大。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和复发率问题


射频热凝治疗虽然损伤小,并发症相对较少,但仍有一定几率发生,值得注意和预防。多组临床实验结果分析,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主要并发症有:①面部触觉减退和麻木;②角膜反射减退;③咬肌和翼肌无力;④面部带状疱疹;⑤颈内动脉损伤;⑥脑脊液漏。

总之,射频热凝术的并发症有的是难以避免的,严重并发症罕见。并发症的出现是多方面的,穿刺不准和穿刺过深以及反复穿刺是其主要原因。

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复发率由于各位作者的复发标准和随访时间长短不一,因而所报道的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比典型者复发率高,单支疼痛比多支疼痛高。文献中报道术后复发率在4.3%~80%,平均28%,一般在18%-25%之间。大部分在1—2年内复发。一般认为复发与半月神经节或后根纤维的破坏程度有关。另外,三叉神经后根中约30”40条神经束间有丰富的迷走支,某一束支被破坏时,可通过迷走支得到部分补充;三叉神经运动支中含有感觉纤维,其中15%—20%为无髓鞘纤维,这些可解释术后复发率高的问题。

三叉神经痛的球囊压迫治疗原理和并发症


球囊压迫法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1978年,Mullan和Lichtor改良了Shelden等人开颅压迫三叉神经节方法,发明了经皮穿刺卵圆孔,将4号Fogarty血栓切除球囊导管置入Meckel’s腔,压迫三叉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我国辽宁省人民医院已经首先开展这项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取的了成功。他们认为这项技术适用于所有经其他传统治疗方法及药物疗法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副作用的原发性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一)原理 Urculo等报道,在10个新鲜成人尸体20个三叉神经大体解剖研究中发现,改变发生在三叉神经节及其周围结构。改变发生除了神经本身外,硬膜也累及。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脑内段均有压迫,并引起三叉神经根变化,使池段部分变短。球囊注人造影剂0.75-1.0mi使之膨胀,硬膜伸展15X10mm,这个硬膜伸展从海绵窦外侧壁延伸至三叉神经附近。尽管有这些重要的机械效应,但并没有发现硬膜或者三叉神经纤维的撕裂和破裂。Brown等报道,微球囊压迫术对新西兰大白鼠三叉神经感觉根变化的实验研究,表明球囊压迫可导致三叉神经感觉根神经纤维损失和脑干发出三叉神经处广泛的基因突变退化。细胞大小测量和免疫细胞化学数据说明,没有小的神经节细胞特别损失。其实验研究表明,球囊压迫消除三叉神经疼痛症状的原因是损伤有髓鞘神经纤维,而该有髓鞘神经纤维就是引发三叉神经刀刺样疼痛的触发器。

(二)并发症 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引起许多并发症,包括面部感觉减退、感觉迟饨、咀嚼肌无力、痛性感觉缺失、角膜感觉缺失和角膜反射消失、无菌性脑膜炎、展神经麻痹、耳痛、滑车神经麻痹、嗅域值增加等。Brown等认为,微球囊压迫可损伤大量有髓鞘神经纤维,后者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触发器。当三叉神经的眼神经疼痛存在时,球囊压迫不会引起角膜反射消失,因为角膜反射是靠无髓鞘神经纤维传导的,压迫只是选择地引起有髓鞘神经纤维的损害。辽宁人民医院治疗27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永久性感觉减退伴感觉异常11例,角膜溃疡1例。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桥脑小脑角胆脂瘤的表现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又称症状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在临床上并非少见,其症状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类似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颜面部发作性疼痛的表现,但其疼痛的程度较轻,而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多数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诸如角膜反射减退或消失。角膜反射的变化体征,常提示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另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痛觉、温度觉与触觉障碍,常合并有咀嚼肌力弱或萎缩。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鉴别有时较为困难,特别是在早期,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应从多方面综合判断分析,如从疼痛的性质、时间、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的表现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等,采取全面综合分析进行鉴别,以求及早确诊,以便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多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需要手术治疗去除病因才能达到根治目的。现将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混淆的几种较常见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的手术治疗分述如下。
(一)桥脑小脑角胆脂瘤(表皮样囊肿) 桥脑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率约占桥脑小脑角肿瘤的5%左右。该肿瘤常沿桥池方向伸展,故多为扁圆形或分叶状。病程进展缓慢,有很长的潜伏期,约70%病人以三叉神经痛为首发症状,少数以面肌抽搐、面部感觉减退、耳鸣,、耳聋起病。常因首先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经一段时间的药物、封闭治疗,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周围支切断等手术治疗后,疼痛仍未缓解或短期内复发,进一步行CT或MRI检查甚至在手术中才被发现。
1.临床表现 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三叉神经痛型占68%;桥脑小脑角肿瘤型占42%;颅内高压型占8%。单纯三叉神经痛型,多发生在桥脑小脑角中上部三叉神经根周围。以三叉神经痛症状发作起病,其临床特点主要表现为患侧颜面部典型三叉神经闪电样剧烈性疼痛发作,但每次疼痛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常有扳机点,多不伴有神经系统其他异常体征,极易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混淆。故对青年或中年人三叉神经痛应警惕表皮样囊肿的存在。桥脑小脑角肿瘤型主要表现面肌抽搐、耳鸣、听力减退、后组颅神经障碍,但小脑体征亦可不明显,仅个别病人行走时有偏向患侧,或轻微的闭目难立征。颅内高压型仅有颅内压增高,无桥脑小脑角体征和三叉神经痛发作症状,此型少见。
2.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早期多正常或轻度增高,脑脊液细胞数可轻微增高,蛋白含量一般不增高,仅少数蛋白轻度增高。颅骨X线片除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外,可出现岩骨尖骨质吸收,内耳孔外形多正常,这一点与桥脑小脑角其他肿瘤,特别是听神经瘤和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个别可有瘤钙化斑。Banna认为X线片无特异性,气脑造影在肿瘤皱裂之间可表现数个充满袋形的负影是胆脂瘤的特征,有助于定性。椎动脉造影所见与桥脑小脑角血运不丰富的肿瘤相似。脑室造影也只能作出定位诊断。CT扫描显示均匀低密度区,CT值在—2-12Hu之间,低于脑脊液值,形态不规则,多为孤立,有占位效应。强化扫描‘般无增强。但有些较小的肿瘤,CT扫描也刁;易发现。MRI检查对于诊断及发现颅后窝表皮样囊肿优于CT0多数呈长T1和长T1,在T2加权像上呈低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瘤质不均匀而致信号强度变化不定是其MRI信号特征。而一般来说CT和MRI扫描能快速、准确地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特别是在与听神经瘤及脑膜瘤的鉴别诊断上有重要意义。
3.治疗与并发症 对确诊为胆脂瘤继发三叉神经痛的患者,一般采取手术切除胆脂瘤。手术原则是应将肿瘤囊壁完全切除,以免复发。该肿瘤多属良性,手术切除一般不困难,但由于囊肿的部位及与周围黏连紧密,彻底切除也不太容易。勉强全切可造成损伤。术中应避免瘤内容物溢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桥脑小脑角胆脂瘤,一般可取枕下乙状窦后人路切除肿瘤。近年来,随着神经内窥镜的发展和应用,采取神经内窥镜手术或辅助手术切除胆脂瘤已有不少成功的临床报道。胆脂瘤术后最常见并发症是无菌性脑膜炎和脑室炎,主要是由于瘤内容物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刺激脑组织引起,其发生率为10%—40%。多数病人在术后1—2周内发生该并发症。早期手术和采取纤维手术行肿瘤全切除术是预防本并发症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可采用人剂量激素和抗生素,并及时腰穿放脑脊液或腰穿置管行脑脊液持续引流。如反复发生脑膜炎和脑室炎,可导致脑积水、慢性肉芽肿性蛛网膜炎和继发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可给予大剂量激素等对症治疗,必要时考虑脑脊液分流术。

治疗三叉神经痛并发症的射频热凝疗法


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目前,射频热凝疗法在临床较广泛,热凝术的治疗效果良好,但并发症较多,目前尚无死亡的病例报道。虽然复发率较高,由于操作方便,可重复实施,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

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操作中疼痛:本方法需取得患者配合。治疗前应讲清楚,在局部麻醉下施行此种治疗具有一定的痛苦,必须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并注意从60℃开始缓慢加热,可减少突然高温所带来的痛苦。

2、颅内出血:半月神经节内侧邻近海绵窦和颈内动脉,穿刺不慎或进入卵圆孔过深易损伤而出血,严重者可形成颅内血肿。(仪器定位穿刺可完全避免)

3、脑神经损害:如面部轻瘫等。

4、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可防止颅内继发感染。特别需要注意防止反复穿刺时穿刺针穿破颊黏膜将口腔内细菌带入颅内。

5、带状疱疹:可在手术后数日出现在患区,其机理尚不清楚。局部可涂甲紫或可的松软膏,数日即可愈合。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常见。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具有临床症状,但应用各种检查未发现与发病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除有临床症状,同时临床及影像学检查可发现器质性疾病如肿瘤、炎症、血管畸形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多见于40岁以下中、青年人,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疼痛常呈持续性,部分患者可发现与原发性疾病的其它表现。脑部CT、MRI、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诊断。

文章来源:http://www.k428.com/k/3955863.html

与牙龈肿痛并发症相关文章

  1. 三叉神经痛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并发症三叉神经痛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疼痛可由于口腔和颜面的任何刺激引起,以中老年人多见,多数为单侧性。“扳机点”是指在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内某个固定的局限的小块皮肤或粘膜特别敏感,对此点稍加触碰,立即引起疼痛发作。疼痛先从“扳机点”开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牙龈肿痛并发症 牙齿矫正并发症

  2. 三叉神经痛与胆脂瘤的临床表现 胆脂瘤又称表皮样囊肿、珍珠瘤,是由外胚层皮肤异位细胞发展而成。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依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纯三叉神经痛型、桥脑小脑角占位型、颅内压增高型。1.单纯三叉神经痛型此型为肿瘤发生于桥脑小脑角上部三叉神经根附近,早期就可累及三叉神经而产生疼痛。临床特点为:(1)患侧面部阵发性闪电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3.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主要并发症有以下几种:(一)面部感觉障碍发生率为94%,大多数病人表现为触觉减退或麻木。这也证明,疼痛消失也仅能在三叉神经分布支配区的感觉明显减退或消失时才能得到。(二)眼部损害以角膜反射减退为主,其发生率为3%—27%,而明显的神经性麻痹1%~5%。角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正畸的并发症 牙龈肿痛并发症

  4. 三叉神经痛手术复发率和伽玛刀的并发症 三叉神经痛手术复发率和伽玛刀的并发症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复发率由于各位作者的复发标准和随访时间长短不一,因而所报道的也不一样。一般来讲,随访时间越长,复发率越高。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比典型者复发率高,单支疼痛比多支疼痛高。文献中报道术后复发率在4.3%~80%,平均28%,一般在18%-25%之间。大部分在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正畸的并发症 牙龈肿痛并发症

  5. 三叉神经痛的球囊压迫治疗原理和并发症 球囊压迫法是国际上20世纪80年代开始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技术。1978年,Mullan和Lichtor改良了Shelden等人开颅压迫三叉神经节方法,发明了经皮穿刺卵圆孔,将4号Fogarty血栓切除球囊导管置入Meckel’s腔,压迫三叉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我国辽宁省人民医院已经首先开展这项技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正畸的并发症 牙龈肿痛并发症

  6. 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并发症和复发率问题 射频热凝治疗虽然损伤小,并发症相对较少,但仍有一定几率发生,值得注意和预防。多组临床实验结果分析,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主要并发症有:①面部触觉减退和麻木;②角膜反射减退;③咬肌和翼肌无力;④面部带状疱疹;⑤颈内动脉损伤;⑥脑脊液漏。总之,射频热凝术的并发症有的是难以避免的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正畸的并发症 牙龈肿痛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