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神经痛。

牙齿是我们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牙齿是我们切咬、咀嚼、辅助发音、保持面部外形的功能承担者。牙齿如果坏掉了,健康长寿的期望无异于空中楼阁,我们一定要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爱牙与护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采用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原则有哪些?》,希望小编收集的这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国医学对三叉神经痛早有认识,并在治疗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明《景岳全书》曰:”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瓣表里.盖暂病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廉元气.以暂病言之,有表邪者,此风寒外邪于经也,治宜弥散,最忌升散,此治邪之法也.” 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也遵循这一原则.新病,由外邪引起者,以疏风为主:久病,由痰火淤血所致者,以清热、涤痰、活血为主。疼痛既然是闭阻不通所致,因而在治疗上应以通经活络为主,并以此为原则。如因风邪引起者,宜疏风通络:因寒邪引起者,宜散寒温经:因热邪引起者,宜清热通络;因湿邪引起者,宜除湿通络;因气滞引起者,宜理气活血;因血瘀引起者,宜活血化淤等。《医学新传》亦记载:“所痛之部,有气血引阳之不同,若概以行气消异为治,漫云通者不通?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方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以上均属通利之法则,所以古人云:“痛随利减”。这种痛随利减之“利”字,皆非功下之意,而是根据疼痛的特性来进行辨证施治,使其达到疼痛消失的目的,有不少作者就是根据祖国医学的这一理论,对三叉神经痛进行辨证论治,因而受到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k428.com小编推荐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汇总


中医药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内服药有汤剂、中成药;外用药有膏药、擦剂、洗剂、熏剂等。
一、内服中药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方剂、中成药、外用药等)非常多。在治疗时必须根据不同病情,针对病情的寒热虚实和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辨证选方,辨证选药,始终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和特色。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几个证型。
1.风寒外袭型
证候:起病较急,疼痛较甚,或面颊有拘急收紧之感,遇冷风拂面或受寒发作加重,得温痛减,骤作骤止,痛后又如常。疼痛发作时面色苍白,流泪,不能言语及进食,常用手掌掩面或按摩病处,面部有明显的敏感点。或兼头痛,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质淡或淡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或弦细。
治法:疏风散寒,行气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川芎30g,荆芥12g,防风12g,羌活12g,白芷6g,薄荷6g,甘草6g,细辛3g,细茶叶6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面部发热者加菊花、钩藤;痰多者加僵蚕、胆南星。
2.风热外袭型
证候:面痛阵发,剧痛如烈,突然停止。疼痛可因说话、进食、洗脸等动作刺激而诱发。恶风发热,面红目赤,口渴欲饮,咽干咽痛,大便干结,小便黄少。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浮或弦数。
治疗:祛风清热,通络止痛。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川芎20—30g,白芷15g,细辛10g,全蝎10g,蔓荆子12g,菊花12g,桃仁12g,生石膏30go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3.胃火上攻型
证候:面颊及齿龈疼痛如灼,遇热痛增,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心烦,大便秘结,溲赤。舌质红苔黄,舌边红,脉滑数。
治法:清泄胃热,祛风通络。
方药:清胃散加减:当归15g,黄连12g,生地20g,丹皮12g,升麻9g,生石膏30g,知母12g,白芷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4.肝火上炎型
证候:病侧突然剧痛,怒则发作,痛时面红目赤,烦躁易怒,胁肋胀痛,口苦咽干,尿赤。舌质红,舌苔黄燥,脉弦。
治法:滋阴潜阳,清肝泻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2g,柴胡12g,当归10g,生地15g,泽泻10S,石决明30g,全蝎6g,白芷12g,白芍15go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心烦失眠者加黄连、夜交藤;便秘者加白芍、大黄。
5.阴虚阳亢型
证候:面部胀痛,面肌或作抽搐,或麻木不仁,郁怒加重,头晕目眩,心烦易怒,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耳中蝉鸣,咽干目赤。舌质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治法:滋补肝肾,熄风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g,钩藤12g,石决明18g,栀子9g,山萸肉15g,白芍30g,牛膝15g,杜仲9g,益母草15g,桑寄生20g,夜交藤20g,茯神12g,川芎15g,丹皮12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6.瘀血阻络型(久病入络型)
证候:面颊疼痛,阵阵发作,痛如刀割、锥刺,兼有胀痛感,故痛时皱眉、咂嘴,每用手搓揉痛侧面部。病程缠绵,疼痛愈发愈重,发作频繁,迁延日久,久治不愈,日轻夜重,面色晦滞。舌质紫暗、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经活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12g,川芎18g,桃仁12g,红花6g,丹参12g,地龙12g,生姜2片,大枣5枚。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痰多者加白附子、胆南星;心烦口渴、面部灼热者加生石膏、知母、生地。
二、外用中药
三叉神经痛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口服药物治疗时,配合下列外治法,可提高临床疗效。
(一)药物涂擦法
可直接将药物涂擦或喷洒于患处,既有利于药物的吸收,也可直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抗炎消肿,通络止痛的作用。
处方:当归、川芎、细辛、红花、乳香、没药、丹参各10g,冰片5g,加入75%酒精100nd,密封浸泡7天后,擦患处。每日3次,连续3—5天。
(二)药膏贴敷法
将祛风寒、养血活血、通络止痛之品提取或将此类药物煎熬去渣后,加适当的基质或药物,涂布于布或纸等材料上,贴敷于患处皮肤;或直接将药物调成糊状外敷于患处皮肤,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缓慢被皮肤吸收,持久发挥疗效。
处方一:地龙、全虫、细辛、蜈蚣各等份,研为细末,装瓶备用。每取适量,药酒调为稀糊状,外敷疼痛侧太阳穴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
处方二:吴茱萸5g,研为细末,加面粉少许,用水调成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1换,一般用药1天后疼痛可减轻,连用7—10天。
(三)药物外敷法
将温经散寒、活血止痛等药物,放置于布袋或特制袋子中。外敷药袋主要外敷于患处局部,通过温热效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祛风散寒,温经止痛的目的。
处方:生乌头(生草、川乌均可)、生南星、生白附子各等量,研成细末,取30g,加鲜姜15g,大葱50g,捣烂如泥,纱布包好,外敷阿是穴及患侧穴位,每日1次,连续3—5天。
(四)中药离子导入法
离子导入可活血化瘀,疏通气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药物能直接导人到局部及穴位上,对局部组织和穴位起到物理和化学的刺激作用,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效果。满都拉等同样使用离子透入治疗三叉神经痛,也获得满意疗效。他们将诃子10g、制草乌5g、荜茇3g,共研细末,40%酒精浸泡7天,制成浸液备用。患者侧卧位,病侧向上,将浸透药液的棉垫放人正(动)负(定)两电极的设定机板上,正极放置于下关穴,负极放置于太阳穴,用沙袋加压,接通电源,将电流调整到最佳电感及最适温度,留置20—25分钟,每日1次,7日为1疗程。孙俊连等采用穴位针刺加中药(川芎20g,红花30g,没药25g,木香20g,冰片15g,血竭15g,与75%酒精1 000ml及适量老陈醋密封浸泡7天的滤出液)离子导人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28例痊愈,2例显效,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五)鼻腔用药法
鼻为一身血脉所经,清阳交合之处,而且鼻黏膜下血管丰富,药物易于渗透吸收。魏霆等采用正天丸与冰片按6:1比例研成细末,取1g药粉以纱布包裹塞入患侧鼻腔,治疗本病,总有效率93.3%。还有人采用细辛、川椒各10g,干姜6g,白酒15-30ml,加水适量煮沸,用纸筒将药液蒸汽吸入鼻腔,每次10分钟,每日2次,也获得满意疗效。
(六)其他外治法
1.药膏点眼法:
秦皮、黄芪、木香、黄连、玄参各30g,共研细末,以水1盏,浸泡3天,去渣,加入蜂蜜100g,熬为生膏,点眼角,每日3—5次。
2.药液熏耳法:
透骨草30g,川芎、细辛、白芷各15g,白僵蚕5g,加水煮沸。取一厚纸,中间穿孔约手指大小,盖在锅上,使药汽从孔中透出,熏患侧耳孔及疼痛部位,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每剂药可用2—3天。
3.药液足浴法:
当归、川芎、穿山甲、元胡、白芍、麻黄、川椒、细辛各10g,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次,每次10—30分钟,连续1周。
4.药物枕疗法:
菊花、川芎、天麻、细辛、当归、元胡、蔓荆子、红花、防风、白芷、藁本各等份,研为细末,作枕芯用,连续1—2个月。此法既可防,又可治,效果较好。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势及调护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也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和调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二、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冲动、生气、抑郁寡欢。
三、生活、饮食要有规律,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四、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动作轻慢防止一切诱发疼痛的因素,如洗脸、涮牙等,尽量避免刺激扳击点。
六、寒冷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接刺激面部,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脸。
七、加强营养,饮食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病人,则要进食流质,切不可吃油炸食物、刺激性食物、海鲜产品以及热性食物等,以免诱发疼痛发作。
八、坚持治疗,不要随便停药,以求根治。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明显优势,不仅药源广泛经济,许多中药具有可靠的止痛效果,治疗方便安全,有效率高,而且方法众多,可以针灸与中草药并用,针药结合,取长补短,达到防治三叉神经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不是通过抑制、阻滞、破坏神经,使三叉神经失去正常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暂时止痛的作用,而是根据“瘀血阻络,通则不痛”等中医理论,用标本兼治的治疗法则,疏通面部经脉,使三叉神经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长期止痛。目前,中医药疗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三叉神经痛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方法。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如何?


根据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而细分的若干性,并分门别类的加以治疗。但临床上病人病情复杂,大多数是混杂而不典型,故在治疗上宜灵活运用,鉴于临床的实际情况,先多分为风火型、风寒型和久病入络型三种,当然也有其他分类方法,但这种分法比较实用,经过中医中药治疗,有些三叉神经痛病人受到一定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滞或减轻。对于辩证分型的治疗,黑龙江中医学院曾报道,他们共收治1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其中风火型82例,风寒型11例,久病入络型27例,服用最少4剂,最多48剂,平均20剂,治愈93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 可见中医中药的治疗是能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

文章来源:http://www.k428.com/k/3955729.html

与牙龈及头皮神经痛相关文章

  1.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汇总 中医药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不仅疗效显著,而且方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既有内服药,又有外用药。内服药有汤剂、中成药;外用药有膏药、擦剂、洗剂、熏剂等。一、内服中药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临床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药(方剂、中成药、外用药等)非常多。在治疗时必须根据不同病情,针对病情的寒热虚实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2.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优势及调护 祖国医学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中医“头痛”、“偏头痛”、“面痛”等范畴,古医书中也有“首风”、“脑风”、“头风”等名称记载,如《素问·风论》说:“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三叉神经痛的预防和调护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二、保持心情舒畅,
    2019/10/16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3.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如何? 根据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而细分的若干性,并分门别类的加以治疗。但临床上病人病情复杂,大多数是混杂而不典型,故在治疗上宜灵活运用,鉴于临床的实际情况,先多分为风火型、风寒型和久病入络型三种,当然也有其他分类方法,但这种分法比较实用,经过中医中药治疗,有些三叉神经痛病人受到一定效果,可使疼痛发作停滞或
    2019/10/16

    隐形牙齿矫正效果如何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4.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三叉神经痛的分为哪几类?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原发性(症状性)三叉神经痛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两大类,其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5. 名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经验 张炳厚:北京张炳厚教授认为气血在身,贵在冲和不息,环周无已,外充于表,内养于脏。气血失和则五脏功能失调,可致瘀血阻络,痰浊内生,虚风内动,外风乘虚而人,内外相合则发此病。对阴血亏虚,风痰人络,兼有血瘀的三叉神经痛病人,重用杭白芍、大生地滋阴养血,甘草配芍药缓急止痛,双钩藤、冬桑叶、杭菊花、粉葛根疏风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牙龈萎缩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牙龈萎缩

  6. 中医对三叉神经痛病因的解析 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脉均会聚于此,五脏六腑之气血精华皆上注于头。今之医家对之多有阐发。赵锡武认为,三叉神经痛自外引发者多为风火之邪循经上扰;自内而发者多属气血痰瘀之阻塞。贺汝严认为,本病为三阳经受邪,闭塞经络,循环不畅,不通则痛。赵芰珍认为,本病为厥阴、少阳、阳明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