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神经痛。

牙齿可谓是我们是紧要的身体一部分,牙齿的功能很多,主要是咀嚼、辅助发音和保持面部外形的作用。很多长寿之人,他们的牙齿健康度都比较好,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密切关注牙齿健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仅供大家参考,如果喜欢可以收藏!

随着医学科学诊断水平的进展和神经外科手术方式的改进,尤其是近年来显微神经外科在临床上的应用,人们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了新的认识,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率明显提高。研究发现,三叉神经痛常由其所属部位和邻近部位的各种病灶引起,如各种肿瘤、炎症、血管病变或血管压迫、蛛网膜黏连等。鲍秀峰等报道104例颅内肿瘤并发三叉神经痛,桥小脑角占68.3%,居第一位。其次为中颅凹底占30.8%,鞍区最少占0.9%。就肿瘤类型来讲,表皮样囊肿最多,占57.7%,其次为脑膜瘤20.2%,听神经瘤11.6%,三叉神经纤维瘤6.7%,鼻咽癌颅内转移2.9%,垂体瘤0.9%。
一、脑干内部的病变
延髓及脑桥内部的病变,如脊髓空洞症、脑干肿瘤、血管病变、多发性硬化、炎症等。脑干内病变引起的三叉神经痛的疼痛性质和疼痛表现不如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典型,疼痛常为持续性,一般伴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二、颅后窝的病变(三叉神经后根处的病变)
如桥小脑角的肿瘤(表皮样囊肿、神经鞘瘤、脑膜瘤等)、蛛网膜囊肿或黏连等,均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在桥小脑角中上部,三叉神经由桥脑发出通过桥小脑角上部进入颅中窝,此部位是表皮样囊肿的好发部位。肿瘤发生在三叉神经根周围,发病早期即可累及三叉神经而出现同侧面部疼痛,并且常常为典型的三叉神经痛。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邻近部位的压迫症状,可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和运动障碍,如面部麻木、角膜反应迟钝。眼震电图对诊断继发于桥小脑角胆脂瘤三叉神经痛有一定意义。在桥小脑角中下部,面神经、听神经自桥脑发出,此部位的肿瘤最常见听神经瘤、脑膜瘤和表皮样囊肿。此类病人,常以耳鸣、耳聋、头晕等为首发症状,随肿瘤生长累及三叉神经后可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
三、颅中窝病变
(一)颅中窝底后部肿瘤 该部位以脑膜瘤、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瘤、表皮样囊肿和颅底转移瘤多见,肿瘤生长累及位于Meckel囊内的三叉神经节,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三叉神经纤维瘤多以一侧面部麻木或持续性疼痛起病,可累及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分布区,甚至扩展至一侧面部、口腔黏膜、牙龈、舌前2/3和上下颌等处。
(二)颅中窝底前部肿瘤 以脑膜瘤、表皮样囊肿和颅底转移瘤多见。肿瘤累及眶上裂、圆孔,出现相应症状。
四、三叉神经周围支病变
眶内的肿瘤、蝶骨小翼区的肿瘤、海绵窦的病变及眶上裂的病变,均可累及或侵犯三叉神经根,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副鼻窦的病变以及牙源性的病变也可引起三叉神经痛,但疼痛一般不典型,多表现为持续性钝痛。

k428.com小编推荐

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和临床区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发作性剧烈性疼痛,而临床上没有器质性损害可寻的一种疾病。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损害。常见原因有:①桥脑小脑角肿瘤,如胆脂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听神经瘤、血管瘤等;②三叉神经肿瘤,如三叉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等;③颅底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如脑膜瘤、鼻咽癌等;④脑蛛网膜炎;⑤其他如牙齿、鼻窦等疾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在40岁以后发病,国外报道男性发病比女性少,而国内大多数报道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也有报道男女无明显差异。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多见于40岁以下,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往往较长,或者呈持续性,而且阵发性加剧。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可发现有三叉神经损害和原发疾病表现的特点。脑脊液、X线颅底拍片、CT扫描、MRI、DSA乃至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诊断。有时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情况、特征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极为相似,若不注意继发病变早期的细微表现并作进一步检查,很容易漏诊或误诊。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何来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损害。常见原因有:①桥脑小脑角肿瘤,如胆脂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听神经瘤、血管瘤等;②三叉神经肿瘤,如三叉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等;③颅底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如脑膜瘤、鼻咽癌等;④脑蛛网膜炎;⑤其他如牙齿、鼻窦等疾病。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多见于40岁以下,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往往较长,或者呈持续性,而且阵发性加剧。通常没有扳机点。诱发因素不明显,可发现有三叉神经损害和原发疾病表现的特点。脑脊液、X线颅底拍片、CT扫描、MRI、DSA乃至鼻咽部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诊断。有时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发作情况、特征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极为相似,若不注意继发病变早期的细微表现并作进一步检查,很容易漏诊或误诊。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机制


脑神经共有12对,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它支配同侧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运动,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三叉神经损害后可出现面部感觉和咀嚼运动的障碍。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病因

尚无一致意见。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年来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

⑴中枢性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三叉神经痛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有扳机点、抗癫痫治疗有效、加之在疼痛发作时中脑处记录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均支持中枢性病因学说。但此学说难以解释临床所见的许多现象。

⑵周围性病因

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文献报告多倾向于周围病变,有以下学说:①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主要是临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②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③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④家族性三叉神经痛。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侧多于左侧,5%以下为双侧。疼痛多由一侧上颌支或下颌支开始,逐渐扩散到两支,甚至三支均受累。

第一、身体缺乏营养

患者是由于触发点在嘴角处,平时一般就不敢说话、不敢吃饭、不敢喝水,这就造成了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进一步的就会引发疼痛。再加上平时的烦躁的心情,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第二、情绪的过度紧张

这种疾病的患者一般情绪不太稳定,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平时越怕头痛头就越痛,进而就导致了精神刺激,这也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心事重重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自己心情烦躁,而导致疼痛发作。在同样疼痛刺激作用下,情绪镇静者比情绪紧张者对疼的感觉要小,疼痛反应轻。

第三、必要的防护不到位

三叉神经痛患者一定要谨慎的善待疼痛触发点,尤其是在面部,患者的脸部一般都有一个或多个特别敏感的“触发点”,稍不注意就会触动引发疼痛,并放射到全身。人们“触发点”的位置、大小各不相同,甚至小到一个点或一根胡须,大多分在嘴唇、鼻翼、脸颊、口角、舌头和眼睛等处。同时,天气和气候变化也是三叉神经痛的易发因素,一旦被风吹着,或是乍热乍寒,都可使患者的疼痛加剧。

第四、三叉神经损伤

三叉神经半月节以上损伤时:

可出现患侧头面部皮肤及舌、口、鼻腔粘膜的一般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患侧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

叉神经半月节以下受损时:

可出现各单支损伤表现,眼神经受损时,出现患侧睑裂以上皮肤感觉障碍,角膜反射消失;上颌神经损伤时可至患侧下睑及上唇皮肤、上颌牙齿、牙龈及硬腭粘膜的感觉障碍;下颌神经受损时可致患侧下颌牙齿、牙龈及舌前2/3和下颌皮肤的一般感觉障碍,并有患侧咀嚼肌的运动障碍。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疾病,除了会在发生时导致患者面部剧烈疼痛外,还会引起面部痉挛等严重的并发症。

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年来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

(1)中枢性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三叉神经痛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有扳机点、抗癫痫治疗有效、加之在疼痛发作时中脑处记录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均支持中枢性病因学说。但此学说难以解释临床所见的许多现象。

(2)周围性病因

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文献报告多倾向于周围病变,有以下学说:

①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主要是临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

②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

③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

④家族性三叉神经痛。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三叉神经痛或可遗传 发病机制很复杂


三叉神经痛与遗传可能有一定关系。有家族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病例报道,但尚未见有确切遗传学研究的证据和报道。曾经有人报道,一个家庭兄妹7人中,有6人患三叉神经痛,其中有2人为双侧三叉神经痛。另有一个家庭,母亲及6个孩子中的3个患有三叉神经痛。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曾遇到父亲或母亲患三叉神经痛,其子女也患病的病例。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很复杂,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在免疫因素参与下发生的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病理基础,而中枢因素三叉神经脊束核抑制作用的受损,以及血液中生化物质的作用是引起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条件。所以三叉神经痛应该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研究三叉神经节的变化及中枢(包括引起癫痫发作的)神经活动、神经回路、神经元间接触和中枢连接的变化,借助病理生理学理论来解释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症状和血管减压手术的功效,取得了一些进展。电生理学的研究对于准确指出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神经痛由哪种感觉神经纤维开始、由哪种神经纤维产生是必需的。

人们已经尝试通过对三叉神经痛病人在手术期间微神经学方面的记录,去识别异常的电生理学方面的变化。尽管大家认为疼痛的扳机点可能是由Aβ神经纤维传递了扳机点无损害刺激和潜伏的电位活动,但仍缺乏大量患者的直接证据。是低阈值的Aβ纤维板机点的刺激激发了周围高度兴奋的C纤维,还是Aβ纤维激发了髓质中高度兴奋的脊髓三叉神经核目前仍不清楚。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三叉神经瘤的鉴别诊断


(一)三叉神经瘤的类型 三叉神经瘤多为神经鞘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依肿瘤部位不同可分为颅中窝型、颅后窝型和混合型(哑铃型)。
1.颅中窝型 肿瘤多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可影响海绵窦、眶上裂等结构。
2.颅后窝型 肿瘤起源于三叉神经根向桥脑小脑角处生长。
3.混合型 肿瘤呈哑铃形,骑跨岩锥,一部分在颅中窝,一部分在颅后窝。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
1.三叉神经症状 常为首发症状,以感觉或/和运动功能障碍多见,少数患者出现三叉神经痛。疼痛往往为持续性烧灼样,常位于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分布区域。少数为阵发性剧痛,但持续时间一般较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扳机点多不明显。发生于三叉神经根的肿瘤很少有疼痛,主要为面部麻木或蚁行感,客观检查感觉减退;发生于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肿瘤疼痛较多见,而且为面部感觉减退与疼痛同时存在。
2.临近结构受累和颅内压增高症状 一般出现较晚。
3.脑脊液检查 颅后窝型三叉神经鞘瘤位于硬脑膜内,蛋白定量常升高;颅中窝型居硬脑膜外蛋白定量常正常。
4.x线片 可见岩骨尖破坏、缩短,或卵圆孔、圆孔扩大、破坏之轮廓清楚。
5.CT扫描 平扫时为等密度或低密度病灶,或为囊性灶,位于颅中窝或颅后窝者呈圆形或卵圆形,混合型则呈哑铃形。

三叉神经痛与多发性硬化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以病灶多发、播散、症状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为特点。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障碍等因素有关。女性较男性多见,本病多在20-40岁之间发病,很少有1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发病者。起病可急可缓,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多变,有三叉神经痛者约占1%—2%,有的学者统计高达8%。多数呈典型三叉神经痛特点,第二支,第二、三支痛者多见。右侧多于左侧,并常有双侧疼痛,周围支分布常不对称。其疼痛是三叉神经通路有脱髓鞘斑所致,尸解发现这种硬化斑最常见于脑桥三叉神经出口处。CT及MRI可显示脑室周围白质内的斑块,后者更为敏感。

多发性硬化之三叉神经痛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鉴别点:①好发于20—40岁;②双侧多见;③常无扳机点;④往往伴有脑干症状;⑤三叉神经痛常始于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之后;⑥用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文章来源:http://www.k428.com/k/3955680.html

与牙龈及头皮神经痛相关文章

  1. 原发性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和临床区分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发作性剧烈性疼痛,而临床上没有器质性损害可寻的一种疾病。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损害。常见原因有:①桥脑小脑角肿瘤,如胆脂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听神经瘤、血管瘤等;②三叉神经肿瘤,如三叉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等;③颅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2.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何来诊断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颅内、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继发性三叉神经损害。常见原因有:①桥脑小脑角肿瘤,如胆脂瘤(表皮样囊肿)、脑膜瘤、听神经瘤、血管瘤等;②三叉神经肿瘤,如三叉神经鞘瘤、神经节细胞瘤等;③颅底部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如脑膜瘤、鼻咽癌等;④脑蛛网膜炎;⑤其他如牙齿、鼻窦等疾病。继发性三叉神经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3. 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机制 脑神经共有12对,三叉神经是第五对脑神经,它支配同侧面部的感觉和咀嚼运动,三叉神经由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汇合而成,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收缩。三叉神经损害后可出现面部感觉和咀嚼运动的障碍。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4. 三叉神经痛病因 三叉神经痛病因三叉神经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三叉神经痛从病因学的角度可分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和症状性三叉神经痛两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成年及老年人,发病率1.8‰,70-80%病例发生于40岁以上,高峰年龄为50岁组,女性略多于男性,大多为单侧,右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5.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 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危害巨大的疾病,除了会在发生时导致患者面部剧烈疼痛外,还会引起面部痉挛等严重的并发症。过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无特殊病理改变。近年来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大致归纳为以下两种原因:(1)中枢性病因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

  6. 三叉神经痛或可遗传 发病机制很复杂 三叉神经痛与遗传可能有一定关系。有家族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病例报道,但尚未见有确切遗传学研究的证据和报道。曾经有人报道,一个家庭兄妹7人中,有6人患三叉神经痛,其中有2人为双侧三叉神经痛。另有一个家庭,母亲及6个孩子中的3个患有三叉神经痛。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也曾遇到父亲或母亲患三叉神经痛,其子女也患病
    2019/10/16

    牙龈神经痛 烤瓷牙神经痛 牙龈及头皮神经痛